【#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傅佩荣道德经》,欢迎阅读!
傅佩荣道德经.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 本文由gp009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牢记五句《道德经》, 》,点亮智慧人生 牢记五句《道德经》,点亮智慧人生 资料来源:网络 作者: 傅佩荣 时间: 2009-12-23
《道德经》是道家的开山之作.这本书只有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影响力极为可观. 世界上翻译为最多种文字, 并且印刷数量居冠的是 《圣经》 排名第二的即是 ; 《道德经》 . 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都曾译过此书.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在晚年时也 曾试图重译此书,惜未成功. 一九八三年里根总统的元旦祝词,其中引述了《道德经》的一句话:"治大国,若 烹小鲜."这表示美国政治领袖也向往"无为而治"的理想,而老子的启发十分明显. 老子对于人间的大问题有所提示, 那么对于年轻的朋友有无亲切的教诲呢?答案是 肯定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侧重的是儒家学说,这固然有其正当理由,但是却不能 因而忽略道家,像老子与庄子.他们有许多观念对于离开校园之后的我们,往往更有启 发作用. 在阅读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时,不必心急,有时简单一两句话,就让人沉思良 久.并且,随着年龄渐长,我们的心得也会逐渐深刻. 一, 知足与强行 老子说:"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三十三章)意思是:知道满足是富有,坚 持力行是有志. 说到"知足者富",西谚有云:"致富的最佳途径,即是减少欲望."贫富即使有 客观的衡量标准,也不能忽略当事人主观的心理感受.即使手边只剩一百元,依然可以 满心欢喜,觉得自己不虞匮乏.若非如此,孔子与他的学生颜渊如何快乐? 至于"强行者有志",则是我在年轻时的座右铭.人有惰性,尤其每当寒暑假开始 的时候,都想好好休息一番.勉强自己继续努力,才算是有志向的表现.关键在于"勉 强"二字.这要从小地方做起,譬如在很困的时候,勉强自己多念五分钟书;在快要发 脾气的时候,勉强自己再多忍耐一点.长期下来,累积的功力与修养自然比较可观. 所谓座右铭,是指自己做不到的事而言.重要的不是老子说的一定都对,而是我 们在具体实践时,能否体会他所说的深意."老子"一词也可以理解为"老人家".多 听听老人家的话,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二,轻诺必寡信 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六十三章)意思是:轻易就许诺的,一 定很少能守信;看事情太容易的,一定先遇上各种困难.
听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年轻时的毛病.做不到的事就不该答应.做不到而受责怪是 罪有应得. 众人相聚时,很多人最怕大家怂恿答应什么事.为了一时表现豪爽的气魄,不知 须付出多少心力去完成任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懂得收敛,也才真正体会老子的见识 是多么深远.一个人要做到言而有信,首先就须养成谨慎考虑的习惯.在考虑该不该答 应时,也得注意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孔子劝勉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正是 出于同样的人生体验.由此可见,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 三,勇于不敢 老子说: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 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 孰知其故?" (七十三章)意思是:勇于敢作敢为,就会丧命;勇于不敢作为,就会活命.这两种勇 的结果,一获利一受害.上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其中的缘故? 我们从小所学的用语是"勇敢", 好像一提到"勇", 就一定要"敢"去做什么事. 如果有人不敢去做,就可能被嘲笑为懦弱.于是,夏天在海边戏水时,"你敢游到深处 吗?"同学结伴登山时,"你敢爬到山顶吗?",然后,勇于敢作敢为的人,就可能身 陷险境,甚至发生意外而丧生,这不是"勇于敢则杀"吗? 因此,我们不必逞强,做任何事都要先评估风险,这是理性的功能.孔子如果带领 军队,他也不会任用莽撞的人,所谓"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他们空手就要打老虎, 徒步就要过大河,实在剽悍有余而缺乏深思熟虑. 老子显然是十分理性的,在没有把握时,就采取"勇而不敢"的态度,也就是勇于 控制自己的冲动,以求平安无事.至于上天所厌恶的,则无非是人的狂妄自大罢了.这 也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另一种说法. 四,多与少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 这六句话表面看来并不复杂.譬如,弯曲才可保
全,在狂风吹袭时,柔弱的树枝不是如 此吗?委屈才可伸展,毛虫若要向前行,必须先蜷缩躯体再伸展开来.至于低洼之处将 可装满雨水,敝旧之物将可获得更新,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 但是,"少取反而获得,多取反而迷惑",这是什么情况?譬如,去参观画展,展 出六十幅世界名画,而我只有三小时.这时在每一幅画前面只能停留三分钟,那不是走 马看花吗?即使勉强全部看了一遍,又能有什么心得呢?这不是"多则惑"吗?
如果换一种情况, 走进画展会场时, 发现只有一幅画可以欣赏, 而我们有三个小时. 那么,就可以收拾心情,好整以暇,仔细端详这幅画,从作者生平到后代评价都加以理 解.至于这幅画本身的构图,用色,主题,技巧,意涵等,更是可以慢慢琢磨.结果我 真的看懂了它,并且将来一谈起它,就可以表达一定的看法.这不是"少则得"吗?谁 说少一定比不上多呢?越少的,我们也越珍惜,由于珍惜而真正拥有,这不是更好的意 境吗? 五,自我的执着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 意思是:局限于自己所见,就看不明白;总是认为自己对,就遮蔽真相;夸耀自己的人, 没有功劳可言;仗恃自己的人,无法领导别人. 这四句话很浅显,那么有没有道理呢?首先,若要了解一件事的真相,就不能局限 自己的眼光,还须参考别人的看法;如果认为自己想的都对,未免过于主观,也不符民 主时代沟通的要求.古代的知识无论在范围与内容上都有其限制,老子尚且提醒人们要 敞开心胸,化解自我中心的小格局,今日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是更应该如此吗? 再就夸耀自己来说,就算一个人本领再大,也都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许多朋友的 协助,否则难以成就任何事业.他在夸耀自己时,别人即使不愿否认,也会对他的骄傲 表示不满,然后不愿完全归功于他.与此类似的是仗恃自己,认为在自己工作团队中, 没有人胜过自己.像这种刚愎自用的人,又怎能担任长官,领导别人呢? 老子又说: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故能长." (二十二章)他反复强调这些观念,实是因为人生最难的挑战正是化解自我执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89ac45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