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出古诗的美 》,欢迎阅读!
读出古诗的美
作者:蔡惠敏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期
广西贺州市八步实验小学(542807) 蔡惠敏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还在于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古诗。大量事实证明:学古诗光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是行不通的,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悟古诗的内在美。
一、初读指导,激发兴趣
刘勰的《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必须突出“读”这一手段,将“读”放在首位。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为读而读,不仅容易使学生倦怠,产生厌倦感,而且难以达到读的目标,无法实现对诗文内涵的真正体悟。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读出内容,读出感情。在古诗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音乐背景,既可以渲染诗文情境,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如教《鹅》一课时,教师可播放鹅的叫声,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学习《夜宿山寺》时,教师可让学生加上动作诵读,并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又如《草》的教学,在讲解“离离原上草”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把郁郁葱葱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如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感情真挚。
二、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教学以读为本的特征,就要在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上下工夫。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自己对着生字表,在古诗上标出拼音并多读几遍,做到读准音,不漏字,不添字;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其他学生评议,纠正读错的字词,把诗读正确;采用小组赛读的形式,反复自读和听别人读,做到读通顺;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当然,朗读的形式还有很多种,如分男女读、集体读等,还可以唱读。比如《静夜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梅艳芳唱上几遍,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出乐趣,领会古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读”占鳌头,节奏分明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时才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古诗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色本身就具有一种音乐美。在朗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错落有致的节奏,把古诗的音乐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拿我们最常见的五言诗来说,一般是“△△/△△/△”或“△△/△/△△”,其中有三个停顿。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表示。前两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后两句则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如《静夜思》应把“疑”和“思”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3.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作如下处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望”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思”时力度从强减弱,语速平缓。这样就能取得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效果。
四、有感情朗读,读出诗韵
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平仄音,通过韵脚等得以实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读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杜甫《春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当”字,根据平仄规律“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应读平音
“dānɡ”,如果读成仄音“dànɡ”,就会损伤音节的和谐。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正确。《春雨》中押的是“enɡ”韵,朗读时对韵脚“生”、“声”要重读,使上下句音节和谐对应。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抑扬顿挫的音韵美。
对那些思想深邃、感情含蓄的古诗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品味,才能在反复诵读中有所感知。随着学生阅历、知识的增长,这种感知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法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运用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责编 莫彩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8c0b7b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