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合之众》

2022-12-25 04:25: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乌合之众》》,欢迎阅读!
乌合之众
论《乌合之众》

作者:陈郁暄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16



陈郁暄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该书对群体行为、群体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文中则主要就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乌合之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群体行为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6-0000-00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毫无疑问,社会需要法律的存在来避免人们过于奢华放纵,肆意妄为,法律是理性的底线。但是法律也有着"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的存在性质,法律本身是人所创更是人所赋予的权利。虽然,历史的车轮不断向着前进翻滚着,但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不同国家的人文思想,法律体系也有着微妙的区别。

1 《乌合之众》介绍

"社会"一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关系的总和,社会并不空指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说对社会集体的心里研究特征最为出名且褒贬不一的书,人们很难忽视一百多年前法社会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本书在我眼里被认为是"能阐释社会却并无法改变世界的书"。众所周知,人们是社会动物,而这本书在本质上否定了社会和集体的积极意义和使人走向一种近似孤立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状态。这种逆潮流的理念在出版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都无人问津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我个人并不认为本书的思想可以代表西方法系的主流思想但是并不否定其中许多的思想值得我们拿来细细琢磨含英咀华。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古斯塔夫·勒庞

2 《乌合之众》中心理念

乌合之众提出的最为中心的理念是"个人拥有意识,而群体是无意识的"作者勒庞认为,推理,智力,逻辑等有意识的因素在人类大脑里只扮演着极为不起眼的角色。人们绝大多数的行动都是跟着群体的感觉走,也同时受到了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地拉扯。而人与人的距离更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教育等有意识的部分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个性。而当一群人聚集在了一起,人们的"无意识因素"也会被叠加并加以放大。而智力和个性这些有意识的因素就会被无意识地摒弃。因此,勒庞相信群体中的人们大脑是麻木的,如同被催眠的人随着人流涌


动。而个体一旦加入了集体,成为了集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在需要付出太多的法律道德责任。这时候,每一个在集体中的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最原本的一面。用中国的老话来讲也就是所谓的"法不责众"似乎这种观念的例子在生活中可以说的上不胜枚举,从身边的中国式过马路再到某个明星爆出丑闻墙倒众人推的事态似乎集体压倒个体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家曾经住在光谷万科城市花园。而万科是中国的地产大亨王石所旗下的产权。他的名字也经常充斥在中国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有关他的商业新闻也是不计其数。我们倘若把时间稍稍回溯一点,来到2008812日的汶川大地震。危难时刻中国各界掀起了抗震救灾的热潮,而当时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得知了汶川大地震事件后,当即作出决定表示万科捐款200万。不容置疑,200万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个人来说都不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但是王石的这次捐款却被广大网友认定为"抠门"更是一时掀起千层浪,引来了网上的一片叫骂声。对于广大网民的这种反应,王石也很快在微博上回应道,"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抗震救灾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是应该成为负担。"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作为企业家王石的评论和做法是理性的。但在当时公众的情绪处于一个极度敏感的非常时期下,理性不在是大众思想的主流,王石的这些理性的逻辑思维自然就刺激了人们脆弱的心。林肯曾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王石的理性思维触犯了当时大众普遍的道德观而影发了众怒。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大众们心系灾区的热切心理但是也不能忽略其对理性个体抱有敌意和排斥的特征。"争议终将过去,只有感动落地生根。"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公众这一庞大的群体对这一事件普遍抱有恶劣评价态度已经有所改变,但在当时像王石一样理性分析事物的声音是否也早已被无情地抹杀?我们不知道,而我们所知道的是而这样的声音出现本应该是值得我们去报以深思的社会现象又多少人关注了呢?很遗憾,正如勒庞的《乌合之众》所言群体的感性因素在事件的情况下彻底压垮了本应拥有的理性从而使人们一股脑的失去了对事情评判的天平。我们今年中方课程中奥地利作家的著作《变形记》主人公格雷高尔更是一个为了家庭的集体利益而失去了自我的典型利益。作为家里唯一经济支柱的他,不仅扛着整个家庭的未来更是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虽然,对于自己的工作和上司他早已经苦不堪言,为了自己的家人他毅然决然的承受了。最终,集体的自我逐渐溟灭了其个体自我最终让他失去了自我并从形态上异化成了一只甲虫。而就像《乌合之众》中的观点一样"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格雷高尔在家中为了家人忍辱负重在公司为了获得领导的认可,点头哈腰而逐渐抛弃了自己的自我。最终,落得被家里人抛弃地悲惨结局令人嗟乎。

3 《乌合之众》书中对集体的评价

在《乌合之众》书中对集体的评价多为贬义而在中国对于团体的评价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古语"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团结都是力量"似乎中国人就认为集体凝聚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部分之一。我认为,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了集体的力量也不能在集体思想中失去自我如同无头苍蝇般随着社会洪流潮起潮落。亘古以来,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不能够脱离团结的集体。倘若,正如勒庞的观点所做,人们一个一个闭门造车相互互不交往接触,社会如何发展?倘若,社会没有了集体,又如何从一个千疮百孔的制度走向民主和科学?倘若,社会失去了集体,又如何成就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倘若,社会不再依靠集体的力量,又哪里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卫国壮志?因此,对于《乌合之众》中对于群众的观点我依然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但是,它又不能否认地证实了现代的社会问题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用狄根思的话来形容如今那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以感性为舟,理性为桨。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谷珊,赵婷婷.《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J].人民法,2018(19):103.


[2]于畅.社会化媒体背景"乌合之众"群体现象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2(28):36-37.

[3]刘齐.在大众传播时代看勒庞的群体心理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79-80+136.

作者简介:陈郁暄,男,湖北武汉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224ab7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