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

2022-07-12 15:5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欢迎阅读!
钢筋,保护层,电磁感应,厚度,直径
北京市地方标准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

技术规程



DB11/T365-2006 J10880-2006





主编部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施行日期:2006101





2006 北京





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003年度编制计划>的通知(京建科教[2003]261号)的要求,为规范北京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的检测,由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检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及标准方法,合格判定原则及检测报告格式等内容作出了规定,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共分五章和两个附录。依次为:总则、术语符号、检测仪器、检测技术、检测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和附录。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一检测所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二检测所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三检测所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五检测所 北京建都宏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筑节能检测室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检测仪器 3.1 技术要求 3.2 仪器校准 4 检测技术 4.1 一般规定

4.2 钢筋位置与检测部位的确定 4.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定 4.4 钢筋直径的测定

5 检测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 5.1 检测原始记录 5.2 检测报告

附录A 检测仪器校准方法 附录B 检测报告格式 条文说明

1



1.0.1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的检测,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在建和已建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的检测。

1.0.3 当钢筋直径的检测结果涉及结构安全或对测试结果有争议时,应采用其它测试手段进行验证。

1.0.4 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的检测,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2.1.1 抽样检测


从检测批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测试确定检测批质量的检测方法。 2.1.2 构件

按照检测要求确定的各层以相邻轴线划分的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基本单元。 2.1.3 测点

在测区内,取得检测数据的检测点 2.1.4 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1.5 钢筋间最小净距离

相邻平行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 2.1.6 平均值

检测数据统计中样本的算术平均值。

2.2

c-----钢筋保护层厚度(mm d-----钢筋直径(mm

t------钢筋间最小净距离(mm c----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mm mc---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mm

3 检测仪器



3.1 技术要求



3.1.1 检测仪器除应具有测量、显示功能外,宜具有记录、存储等功能。 3.1.2 检测仪器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有效的测试结果证书。 3.1.3 检测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应≤1mm 2 钢筋直径的测量精度应≤2mm

3 t/c1的条件下,检测仪器对相邻的钢筋应能够分辨。 4 检测仪器应能在-10~4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3.2 仪器校准



3.2.1 检测仪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

1 新仪器启用前。

2 达到或超过校准时效期限。 3 仪器维修后。

4 对仪器测量结果怀疑时。 5 仪器比对试验出现异常时。

3.2.2 检测仪器校准周期为1年。校准方法见附录A




4 检测技术



4.1 一般规定



4.1.1 采用本检测方法时,钢筋最小净间距t与钢筋保护层厚度c之比应≥1

4.1.2 当钢筋保护厚度在60mm以内时,同一位置三次测定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mm.

4.1.3 钢筋检测时应避开多层、网络状钢筋交叉点及钢筋接头位置。 4.1.4 钢筋检测时应避开混凝土中预埋设铁件、金属管等铁磁性物质。

4.1.5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当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平影响测量精度时,

应使混凝土表面达到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后进行测量。

4.1.6 钢筋检测时应避开强交变电磁场(如电机、电焊机等)以及测点周边较大金属结构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1.7 混凝土中钢筋严重锈蚀时,不应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4.1.8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10mm时,应加垫非铁磁性垫块进行检测。

4.2 钢筋位置与检测部位的确定



4.2.1 初步确定钢筋位置:将探头放置在被检测部位表面,沿被测钢筋走向的垂直方向匀

速缓慢移动探头,根据信号提示判定钢筋位置,在对应钢筋位置的混凝土表面处做出标记,每根钢筋应至少用3个标记初步确定其位置。

4.2.2 确定箍筋或横向钢筋位置:避开被测钢筋,在中间部位沿与被测钢筋垂直方向用

4.2.1的方法检测与被测钢筋垂直的箍筋或横向钢筋,并标记出其位置。

4.2.3 确定被测钢筋的检测部位:在相邻箍筋或横向钢筋的中间部位,沿被测钢筋的垂直方向进行检测。

4.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定



4.3.1 确定钢筋准确位置后,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4.3.2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2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4.3.3 如果钢筋直径已知,应预置钢筋直径后再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如果钢筋直径未知,

可同时检测钢筋直径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4.3.4 每一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被测构件的全部受力钢筋,均应测定其钢筋保护层厚度。每一根钢筋应检测1点。 2 对每根钢筋测点应选取钢筋保护层厚度有代表性的部位,且宜选在结构构件受力的不利部位。

3 多根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时,应在被测构件的同一断面上进行。 4 每一测点应重复测试3次,取最小值为该测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3.5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其它测试手段进行验证。


4.3.6 单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判定: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

柱类构件为+10mm,-7mm ; 对板类、墙类构件为 +8mm , -5mm

4.3.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本规程4.3.6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4.3.8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的抽样数量合格判定应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规定执行。

4.3.9 结构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评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 50204规定执行。

4.4 钢筋直径的测定



4.4.1 设计图纸不详,需要测定已有建筑结构内的钢筋直径, 或对工程中钢筋的直径有怀

疑时,可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直径。 4.4.2 钢筋直径测量允许偏差:±2mm

4.4.3 检测钢筋直径,应首先确定钢筋准确位置。

4.4.4 每一测点应重复测试3次,取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 4.4.5 钢筋直径应按测量结果和钢筋规格等级确定。 4.4.6 检测钢筋直径时,应辅以其它测试手段进行验证。

5 检测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



5.1 检测原始记录



5.1.1 检测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测现场的情况描述,检测日期、时间、地点、检测环境温度的记录。 2 被检构件位置和构件编号、检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及测点布置示意图。 3 检测仪器名称和编号、检测依据等记录。 4 检测人员签字。



5.2 检测报告



5.2.1 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委托人)

2 有关情况描述(设计、施工、监理、监督单位情况描述,检测原因,工程状况等) 3 检测日期、地点及检测环境条件; 4 仪器名称及编号;

5 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方案与数量、检测点位置示意图,并标明检测部位; 6 检测数据分析及检测结果; 7 检测结论;

8 报告签字: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 9 其它必要的说明

5.2.2 检测报告格式宜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

附录A 检测仪器校准方法


A.0.1 校准试件如图1所示:

校准试件应按照图示尺寸制作用无锈蚀、无弯曲、无变形、无损伤的钢筋浇筑于长方体混凝土试件中,混凝土试件长度不小于200㎜,钢筋长度不小于400,试件两端外露钢筋轴线至试件四个平行表面的垂直距离的偏差应在0.5㎜以内,截面尺寸满足钢筋保护层尺寸,凝土采用普通水泥,配置C20以上的混凝土,混凝土砂、石骨料中不得含有铁磁性物质,筋表面与混凝土试件的四个侧面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为已知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每个校准试件的保护层尺寸分别为:12±1mm25±1mm40±1mm60±1mm

每个校准试件经养护制作完成后,外露钢筋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最短距离为钢筋保护层厚度,每个钢筋保护层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精度为0.1mm

校准试件至少为3块,内置钢筋分别为: 1 φ8或φ10的普通HPB235级光园钢筋。

2 φ14或φ16的普通HRB335螺纹钢筋。

3 φ22或φ25的普通HRB335螺纹钢筋。

当有条件时,可以增加制作其他直径钢筋的混凝土试件。 A.0.2 校准方法

用检测仪器测量校准试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每个试件的每一种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3次,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要求:

1 对同一校准试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应不大2mm

2 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与对应的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偏差应不大于1mm 3 钢筋直径测量校准,其测试值与实际值偏差应符合4.4.1的要求。

A.0.3 校准试件采用其它材料或规格尺寸的校准试件时,校准结果也应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附录B检测报告格式



检测报告

(要加盖检测骑缝章)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类别:(一般委托或验收检测)


检测机构名称(在检测机构名称和报告日期之间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 报告日期(用中文)



1. 报告无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无效。 2. 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3. 报告涂改无效。

4. 报告未经同意请勿复印,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检测单位公章和骑缝章无效。 5. 报告不得用于各类广告宣传。

6. 对本报告检验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报告之日起***日内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2 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北京市地方标准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

技术规程



DB11/T365-2006



条文说明





2006 北京



1




1.0.1本条是本规程的宗旨。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关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

直径检测技术标准及评定方法,因此需要制定一本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统一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本规程根据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在北京市的实施情况,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报告格式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4 检测技术



4.1 一般规定



4.1.2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mm以内时,同一位置三次测定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大

2mm时,该组测试结果无效,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当在同一位置测试出现两次以上上述情况时应更换测试位置。 4.1.44.1.6 本规程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以电磁感应法为基

本原理的仪器,混凝土中铁磁性物质、埋设铁件、金属管,强交变电磁场(如电机、电焊机等)以及测点周边较大金属结构等对检测结果有较强的影响,故在检测时应避开。

4.1.7 混凝土中钢筋严重绣蚀时,会危机结构安全,应准确给出钢筋绣蚀后的实际直径,

提交设计进行结构安全核算。 4.1.8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10mm时,应加一已知厚度的垫块进行检测。垫块厚度不宜大

20mm,厚度及材质均匀,表面平整、光滑,材料为非铁磁性物质,性能稳定,可采用木质或塑料垫块。

4.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定



4.3.5 考虑到工程中实际配筋的复杂性,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当条件许可时宜随

机挑选几个测点进行剔凿,实际测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 4.3.6 本条规定参照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5.5.2及附录E

的要求而提出的。

4.3.7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有较大的影响,当超出本条规定时,应提

设计对局部结构安全进行核算,并提出处理意见。

4.3.8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可根据被测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按照

GB/T503443章的规定执行。其中抽样数量宜按照3.3.13条中B类检测类别确定。检测结果判定,宜按照第3.3.14条中“主控项目正常一次性抽样”的规定判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51162b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