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2022-07-25 06:38: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欢迎阅读!
大同,之美,与共,美美,美人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杜维明

杜维明,美籍华人,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推动 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早年受徐复观、牟宗三等新儒家思想的影响,后在美系统研 习西方哲学,自述从1966年起,以研习儒家文化为己任,试图从文化认同的意义上说明 儒家传统的历史和价值。其研究论域包括“儒学第三期发展”文化中国”“启蒙反思 “对话的文明”等,是当代国际儒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 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

世博具有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模糊性”

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不同。奥运的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成果客观,可以用量化标准来衡断。世博自从1851年开始,即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特色。每一届世博都是独一无二的,固然有承继性,但并没有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定的通约性。如果把前届世博并列齐观,不可能有什么打破纪录、冒出黑马之类的奇迹出现。即使从整体构想、基本设置、参加的国家和都市的多寡之类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相对客观的结论,但如果综观近150年的世博历史,也许多元并进、气象万千的印象才真能反映世博的精神。

奥运会是体育界的盛事。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展示人类体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当然,过开幕式和闭幕式,乃至“冠军论坛”之类融合科技艺术音乐的活动,奥运也是激发爱国情绪的机遇。世博要求的条件更多,牵涉的范围更大,建构的基础更深厚。不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举办世博要比举办奥运复杂得多。如果用人类学的术语来说,世博不可避免地有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模糊性”。这正是世博难能可贵之处。 历来举办的世博之中,也许最为世人瞩目的要算是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那届了。直到今天,“铁塔”所体现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风格还有很大的震撼力。站在东亚“儒教文化圈”立场,巴黎世博珍贵的遗产可以从日本“实业之父”涉泽荣一的传记中窥得几分消息。《论语与算盘》的作者涉泽先生因受到巴黎世博的激励而发奋图强,成为日本走向工业社会的创导者。他所营造的钢铁、银行、轮船等数十种企业为日本的现代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的儒商伦理(终身奉行《论语》“见利思义”的教言),从巴黎世博所代表的科技文明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塑造了日本“和魂洋才”的西化策略,为日本开辟了富强之道。

又以第一届在伦敦举行的世博为例,世博是先进国家向世界展现综合国力的机缘,每一个主办国都利用世博精心营造国家的“品牌”。不过,近年来,世博不仅突出民族风格,而且以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主题。上届在日本爱知举行的世博即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海的世博以都市和生活为主题,这个既宏观又现实的构思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家都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特色。不论北美和西欧高度发展的大国,或者因为金融风暴而濒临破产的小国,都可以一显身手,向全世界宣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理念。

以卓越、开放、灵感和谦虚的心态实现理念

上海世博,像北京奥运一样,是空前的创举。能够吸引到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


参与盛会,已经史无前例。从投下的资金、志愿者的人数和售票的情况看,虽然不敢说绝后,下几届的世博恐怕都不可能超越上海世博的气魄和声势了。更值得称道的是上海世博的自我定位。使都市更好、生活更美的理念通过卓越、开放、灵感和谦虚的心态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体现。《大学》里开宗明义的三道德就有“止于至善”的理想。追求卓越是永无止息的,运动员愈跳愈高、愈跑愈快;钢琴家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升演技的水平;作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写出精益求精的作品;哲学家日积月累地冥思苦想,逐渐悟出人生的智慧,都是追求卓越的例子。但世博所追求的卓越不只是个人的成就,而是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可以引以自豪的成就。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达到让242个集体都充分展现优势的机会。但上海世博所追求的还不是量而是质。黄金的分量多少要靠资源的厚薄,但是成色的纯杂就必须经过锤炼和打造了。即使只是一两而已,只要是真实的诚信的有原创力的,就可以为大家带来灵感。上海世博把谦虚列入核心价值,意味深长。一般而言,卓越,开放和灵感所代表的是气冲牛斗,向更高、更快、更远的目标挺进的精神。我们很难想象谦虚是奥运的美德,但正因为世博是通过实质的国际合作、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各种具体经验的交流才形成的现象,它是名副其实的共荣,没有任何一个单位,特别是主办国可以把荣耀归于自身的。

不识上海,无法理解中国从近代走向未来

不过我们必须追问,花了那么多资金,投注了那么多人力和物力,上海世博所要获取的究竟是什么?是宣扬国威,是突出中国的优势,是为中华民族打造国际品牌?改革开放以来30年,中国经济像灰烬中展翼腾飞的凤凰,为宣扬国威、突出优势、打造民族品牌提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根本不能想象的大好良机。上海的世博继北京奥运之后确实可以为中国走向世界再度积聚可观的软实力。不过,我对上海世博的期待还不止这些。 哈佛大学的格芮瑟教授(Nathan Glazer2008年应邀参加北京论坛,我特别安排他到浙江大学“儒商及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作报告也到上海观光。他回到美国不久在《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纽约并非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大都会”以显著篇幅附上的照片是占有两页之宽的上海外滩的夜景。这位被誉为20世纪美国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4位出身纽约的犹太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格芮瑟教授公然宣称,上海的活力已凌驾纽约,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但他想传递的信息不是盛赞东方明珠的先进,而是忧心忡忡地希望上海不要走纽约的老路,也就是说后来居上者如果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一味模仿不良后果无法避免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的一大遗憾,更是后来者的悲剧。

我对上海没有任何调查研究经验曾经在上海住了4年,那已是童年的往事。记忆中只剩下住在霞飞路上4层的公寓,因为不懂上海话被同学欺负,陪大哥到弄堂打“野弹”回不少弹珠以及和父母弟妹同游“大世界”等一些散离的印象。不过,我深知,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上海的出现不论从回顾过去、正视当前,或面向未来哪一个角度看,是很难破译的谜。鸦片战争时代,上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已经成为万物厚集人文荟萃的国际都会。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这30年的“上海记忆”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文献和档案,调动人文学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社会科学(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心理、新闻、企管)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和诠释才能一窥全豹。我曾参加过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专门研究上海文化的会议,也提出了一些门外汉的浅见。我相信不认识上海也就无法描述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从现代走进当代、从当代向往未来的基本轮廓。

我认为上海世博所勾勒的不只是中国从近代、现代到当代的历史进程,也不只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宏观图像。持续发展、多元文化科技人文和城市经验都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大挑战。她们不只是上海、中国,也是东亚乃至世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上海


世博不只是为了展现目前中国的综合实力,也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为了凝聚世界各地的人生智慧。刚成立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不久前召开了一次以“印度及中国对知识、智慧和精神性的哲学反思为课题的国际会议。我想上海世博也涵盖了知识、智慧和精神性三个层面。

为多种“核心价值”提供“文明对话”平台

的确,上海世博为全球化所导致的多元文化各显灵通的新世界提供了“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这种对话是通向人类和平相处的必经之途。对“文化中国”(包括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关切中国的外籍人士)而言,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创举。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精英背负救亡图存的重任,以西化为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因此采取一种以中国的糟粕和西方的精华相比拟的教育策略。他们判定中国(特别是儒家)文化所代表的是封建、迷信、等级和专制,而西方文化所代表的是自由、科学平等和民主。他们相信愈暴露国民性的丑恶就愈能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世博和奥运一样,都是从正面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坚信中国传统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心灵的源头活水,而且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资源。

费孝通晚年访日期间所提的四句名言最能凸显上海世博为多种“核心价值”“文明对话”提供平台的精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是指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每一个参与者都把他们认为最优美、最能代表核心价值的科学技术、建筑风格人文理念展现在世人眼前。

“美人之美”是指大家除了对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凝聚的智慧和发扬的精神感到骄傲、引以自豪,也以观察者和欣赏者的心情分享其他在同一空间展现的知识、智慧和精神性。中国和美国的对话为例,我们珍惜我们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关注同情、公正、责任、谦让以及和谐社会但我们也赞同美国的核心价值: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的尊严。其实所谓美国的核心价值已经是世界各地都已接受的,因此也应该为我们所接受。同理,们的核心价值并不只是“亚洲价值”,而是扎根东亚“儒教文化圈”而且具有全球意义的价值,因此也应该是美国学习的核心价值。

“美美与共”是指总体而言,上海世博是21世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展现众美的空间。如果大家都以开放和谦和的学习心态主动自觉地参加这一个举世瞩目而且时机难遇的“文明对话”,那么追求卓越就不只是理想,而是引导城市人为自己也为社会提高日常生活素质的实践。

能够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便成为迈向和平文化的灵感。这是我对上海世博的期待。

摘自文汇报2010425日第二版

(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954cdf7f1922791688e8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