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
教学重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布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2.教师适当点拨。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 2.熟悉客下注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
祭,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三、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中唐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其作品集有《韩昌黎文集》
1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四、诵读、正音 五、学生自读 问题: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各种情感。 3.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内容结构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动人。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二、文章结构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年时的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身。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 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2
三、鉴赏要点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锁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袁枚的《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魁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主旨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十二郎,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悲痛达于极点。
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感的痛感。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未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皆不幸早世 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 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词:
1、吾去汴州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2、明年,丞相薨 古:第二年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3、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成长立业 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而齿牙动摇 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过不了多久 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6、未可以为信也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7、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古:没有心思 今:不是有意的 8、志气日益微 古:精气神 今: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9、然后惟其所愿古:这样之后 今:作连词,与“先”“首先”相呼应 三、重点实词:
1、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不省所怙(依靠,指依靠父亲) 3、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请归取其孥(妻子儿女) 5、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也可作“垗”,墓地)
8、窆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其又何尤(怨恨)
四、重点字词:
季父(叔父) 旅食(在外地谋生) 具(备办、准备) 辍(停止,指丢下、离开) 孤(幼而丧父) 无涯(边际、极限) 殁(死亡) 戚(哀伤) 承(继承、接续)
宜(应该)
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 毛血(毛发气血,指身体、体质) 佐戎(辅佐军务)
吊(慰问、抚慰、安抚,“形影相吊”)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幸(希望,“幸可广问讯”)
五、重点虚词:其
4
1、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3、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六、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汝又不果来 果:实现 业其家 业:继承……的事业 东亦客也 客:做客 2、名词作状语
莫如西归 西:向西 中年兄殁南方 中年:在中年 毛血日益衰 日:一天天地 3、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视力 惟其所愿 愿:愿望 传之非其真邪 传:传来的消息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亡 长吾女与汝女 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养育 4、形容词的活用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形容词作状语, 在远方 强夭者而病者全乎 形容词作动词,包全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形容词作名词,尽头
七、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 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
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 2、状语后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吾佐戎徐州(省略“于”,应为:“吾于徐州佐戎”) 3、被动句
吾又罢去(译为:我又被罢免)
5
4、省略句
汝从(吾)于东 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 5、固定句式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其„„其„„其„„”构成选择疑问句,译为:“是„„还是„„还是„„”)
五、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4、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5、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6、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7、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3f36f9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