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欢迎阅读!
《永遇乐· 落日熔金》赏析
《永遇乐· 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 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李清照是宋代一 位杰出的女作家(本刊第一期对她的生平有过简要的介绍),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
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 ”
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 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 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
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 ”
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 名的一首。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 ”
“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这( 里 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 ”
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 “ ”
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 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 春意“ 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 ” ”“ ”
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 ”“
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 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 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 “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 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 “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 ”
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 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 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 “ ”
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 “ 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 ” ” “
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 ” “
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 ”
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 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 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
李清照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她早年生活中欢乐的一面,如《点绛唇》 写她少女时代荡秋千为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她泛舟流连忘返,等等。从中可以看 “
到一个性格爽朗、感情奔放的女性。但是,曾几何时,夫死之悲,亡国之痛,接踵而至,使 得她的心情起了巨大的变化,以至她“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临江仙》)。双溪春尚好, ” ” “
她也不愿去泛舟;虽值元宵佳节,又值“融和天气,她也无心去观灯。不仅如此,她还是个关 ”
心国家大事、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而当时的南宋王朝,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偏居东南一 隅,一味寻欢作乐。从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书关于临安过元宵节的描写, 可以看出,大率仿宣和盛际,愈加精妙(《林旧事》:元夕。林升的♀临安邸》一诗:山 “ “ ” 武“ ”条)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出了南宋时期统治 ”
阶级荒淫逸乐的生活以及广大人民对之不满的情绪。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忧国伤时的女诗 人,又安得而不愤懑、不忧心忡仲呢。因此,那些 “酒朋诗侣”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被她 ”
婉言谢绝了;而她躲到帘儿底下听到的仍然是游人的笑语。这里,在平淡的词句后面,既有 用当年汴京繁华来反衬的今昔盛衰之感,又有用当前游人笑语来对比的人我苦乐之别,而在 这种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赋予了这首词以深刻的社会意义。南宋末 年爱国词人刘辰翁读了这首词,为之涕下,并按照它的调子填了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调的词, “ ” 足见李易安的这首词的感人之深。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易安居士,南渡 “
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 ‘ ’
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 先得之矣。从上面的分析看来,这个评语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吴瞿安(梅)先生在《词学通论》中说:大抵易安诸作,能疏俊而少沈着。即如《永遇乐》 “
元宵词,人咸谓绝佳;此事感怀京洛,须有沉痛语方佳。词中如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向 ‘ 花间重去,固是佳语,而上下文皆不称。上云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下云‘不 ’ ’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皆太质率,明者自能辨之。我们认为,吴氏对李清照这首词的评 ’ ”
语是不够公允的。相反,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 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 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39207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