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一部读不完的书
有人说,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可谈论人生。也有人说,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算读过中国小说。的确,《红楼梦》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是一部不可不读有读不完的书。
《红楼梦》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据考证,一般认为全书的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无名氏续写,程伟元、高鹗整理。
小说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家庭中的点滴琐事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暗线,揭示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全书展现了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大量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社会主义精神道德之外,怕读圣贤书,不喜欢经济之学和应酬,身上既有贵公子的纨绔习气,
又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通达务实、才华出众又时时维护封建礼教的标准淑女,她成为自己极力维护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得特征。不仅主要人物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即使是偶尔出现的小人物,也都有身份个性,令人无法忽略。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笔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于红楼梦旨意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将其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本《凡例》中说:“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一喜剧相反,彻头彻底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这些观点代表了不同流派的研究,这些研究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学”。
所谓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时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由一本书衍生出二百年的研究,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红楼梦》的广博和深厚,使得没有人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它。也许读者在一生中一读再读,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对于《红楼梦》就会有新的理解,每一次阅读都使他们获得新的发现,就好像是在读一部新书一样。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她对于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以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5a473e28ea81c759f578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