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讲学稿(学生版)

2022-09-23 03:02: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马》讲学稿(学生版)》,欢迎阅读!
老马,学生版,讲学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大地的歌吟 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 教学目标:

1、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2、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3、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老马》

一、走近作者: 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艺术上具有、严谨、、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建国后任《诗刊》主编,出版《臧克家诗选》《学诗断想》《诗与生活》等诗文选集。 二、整体感知

《老马》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写于19324月。诗人笔下的老马,继承了杜甫的《瘦马行》《病马》以及李纲《病牛》等咏物诗的传统,借抒,对负荷沉重的中国,表示深刻的同情。如果联系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历史背景看,把《老马》的主题推而广之,实际也是

和的象征。中国是具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国,百分之八十是农业人口。老马拉大车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景象。诗人捕捉这一常见的农村景象,用以象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荷和苦难历程,引人思考和关注。诗人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的思想相通,而且他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认真而执著地提倡“苦吟”,这在中国现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赏析思考:

1、诗分两节,每节四行。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答: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老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处境,揭示了它的性格和的希望。 2、找出对老马外在形象的描写诗句,分析老马性格特点? 答:描写老马外在形象的诗句:第一节:“!“他横竖不说一句话”,老马性格—— 3、找出对老马内在神情描写的诗句,分析老马性格特点? 答:第二节:“”“” 老马的命运——

诗句一共八行,除了第一行写车主的内心世界外,其他七行都是写老马:第二行写老马 的性格;第三四两行写;第五六两行写


内心活动;第七八两行写老马在下的。 四、问题探究

1、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面对着沉重的压力,老马垂首咽泪,忍辱负重。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象征,象征 象征。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主要采用了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的写法,用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还恰倒好处地运用反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多少血泪,多少愤懑凝结成这开头的两句。

3、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

最后一句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 五、语言品味 1

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因此,他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臧克家诗选〉后记》《老马》一诗,极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像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2、认真推敲,酝酿意象

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例如诗中的“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3

《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刘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0431d06bd97f192279e9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