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成语英译为例》,欢迎阅读!
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成语英译为例
作者:何东敏
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3期
何东敏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顺应论,探讨了顺应论与翻译的关系,并从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对成语英译进行顺应性解释,以期能够对成语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成语翻译;顺应论;语言结构;语境
0 引言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际活动,涉及到语言的转换,但又比单纯的语言转换复杂。综观翻译相关研究可知,翻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从其他学科汲取养分作为理论指导。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如预设、顺应论、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等都可为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1987年,Jef Verschueren提出顺应理论,他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应从认知、社会、文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其语言行为[1]。翻译是多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因此,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译者能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1 顺应论与翻译
顺议论是指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商讨性是指“所有选择都不是机械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完成的”;语言的顺应性是指“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2]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彼此又处于不同层次。语言具有了变异性和商讨性才会产生顺应性。因此,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结果。而且,顺应性是语言与环境相互顺应、相互改变、彼此适应的过程。
顺应论的研究主要包括语境因素、语言结构选择、顺应的动态过程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等方面。顺应论的这四个分析视角彼此分工合作,共同构成了分析语言活动的整体框架,其中,与成语翻译密切相关的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主要是语言结构和语境因素。因此,本文从这两个维度探讨成语翻译的顺应性。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具备一般交际行为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翻译过程中,交际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即不在同一场所交流;译者作为交际主体得到反馈的时间间隔较长。因此,翻译是一种时间、空间错位的特殊交际活动,而顺应论恰好适用于交际行为过程的分析。[3]
维索尔论指出翻译过程中对原语理解以及译语表达的选择必须积极顺应具体的语境。翻译的过程包含多重动态的选择,即顺应过程,例如,原文文本与译语文本的之间的顺应过程;选择的语境也会顺应选择;文本与读者、读者与译者、译者与作者之间的顺应选择等。因此,翻译的每个阶段都涉及对多种选择的取舍,在原语与译语之间达到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4]顺应论也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对等”的含义,为原文本的多元性及多种译本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顺应论在成语英译中的应用
2.1 语境因素
2.1.1 社会文化的顺应
在成语的汉译英过程中,要想让英语读者获得与汉语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信息概念,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顺应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译入语中找准与汉语成语对应的词,这些是具有文化负荷意义的词而不仅仅是表象相同的对应词。[5]例如,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不惜一切代价决心战斗到底,源自秦末项羽与秦兵交锋时,过河后他命人将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不留任何退路,只能抗战到底。英语中也有对应的典故,“恺撒曾带兵攻夺罗马,在渡河之后命士兵烧掉战船,以示其必胜的决心”,即“To burn one’s boat”。[6]所以将“破釜
沉舟”译成“To burn one’s boat”即顺应了原语的历史和寓意,做到了对译入语文化的顺应。
2.1.2 交际信道的顺应
交际信道分为语言信道和非语言信道,而成语英译主要涉及语言信道。语言信道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7]汉语成语主要来自文学作品,诗词等,因此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但是,英语的一些习语主要是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在成语英译过程中需注意这一点,将语体进行适当转换。如“并驾齐驱”可以译为“be neck and neck”,或者使用英语中常见的短语表达“the same as,as well as, be similar as etc.”,实现了由正式到非正式的转换,顺应了语言的交际信道。
2.2 语言结构
2.2.1 语音层面的顺应
成语一般形式固定,结构相对,韵律相符。对其进行英译时,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同时,应尽量顺应原文的韵律美。成语“蜻蜓点水”,源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此诗中上句与下句字字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十足。要想保持原文的风格,译者应顺应原作的音韵美。如译文:Butterflies flying betwixt flowers are turning up in an innermost place ;dragonflies skimming over the water are flying at a leisurely pace(《汉语成语英译词典》)译文中 butterflies 与dragonflies,in an innermost place 与at a leisurely pace 对应,重复尾字,押韵恰到好处。所以,译文既忠实了原文,又在语音上顺应原作的风格,满足了译入语读者在声音和画面上的双重享受。
2.2.2 词汇层面的顺应
英汉词汇中大多数是载有文化意义的词,即文化负荷词,尤其是成语。成语英译过程中,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负荷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因此,翻译时要尽量顺应原文的语言风格,也要顺应译入语的习惯表达,尽力保持两者的平衡。如数词“一”,汉语成语中的意义与英语有时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可同时表达实义数字“一”,如可将“一气呵成”译成at one sitting ;“一笑置之”译成dismiss with a laugh。但是汉语成语中的“一”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比喻义,不能与英语中的one 或 a /an对应。这时需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找到译入语中与此义相符的词汇,如可将“一帆风顺”译成smooth going ;“一往情深”译成fall deeply in love with。[8]
2.2.3 句法层面的顺应
汉语句式一般注重意合和平衡美;而英语句式则注重结构的形合和层次美。在成语英译过程中,也应注意汉英句法层面的顺应过程,尤其是句式结构的顺应,即将汉语中的“主谓结构”变为英语中的“主从结构”,从而顺应译语的语法规则。例如可将“趁热打铁”译成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勤能补拙”译成It is diligence that makes up for
deficiency。这两个成语英译后,每个成语在翻译成英语后都有了自己的谓语动词和主干,在句式上顺应了英语的特点,层次分明,使汉语成语在达意的同时,达到了传形的效果。
4 结论
以顺应论指导成语英译对成语翻译有一定的启示:第一,注意成语翻译中的动态顺应过程。语言需要顺应各种因素,包括历史,宗教,语音,句法等。第二,成语翻译需要全面深入英语文化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深厚的目的语文化功底是做好翻译工作的支柱。第三,成语翻译需要提升母语文化素养。要想做好成语的翻译,要充分理解成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然后才能贴切地翻译成语蕴含意义。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是译文如何既忠于原文,又合乎译文语言特征,符合译语读者思维习惯、审美定势而被译文读者接受。因此,顺应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上述汉英成语的翻译实例可知,翻译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其它的因素,如语境、语言结构都应考虑,只有顺应了各种需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才有保证。
【参考文献】
[1]Verschu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郭建中.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下)[J].上海翻译,2006.
[3]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
[5]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
[6]李庆明,尹丕安,管晓蕾.科技英语翻译中汉语成语的审美功能[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
[7]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
[8]杨武元.关于汉语教材中成语和俗语的英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责任编辑:薛俊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0f754f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