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条

2022-12-24 10:27: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条》,欢迎阅读!
科学研究,方法,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

贺雪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

来源:社会学了没 编辑:学妹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专家评论员,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华中乡土派表人物。从事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如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科学性质问题;二是理论经验关系问题;三是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问题;四是中国社科学建设机制的问题。仅以20条分别论述之。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





1概念化。将关于事物的朴素印象,上升至对事物必然性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借助概念。概念化即意味着学术化,是跨越日常经验至学术经验的必须手段。概念化须符合逻辑推演,符合形式逻辑。

2理论化。社会科学是对经验抽象、概括和简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社会科学应当形成对经验更有概括力的认识,应当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机制,更加低成本地掌握和运社会规律。

3、范式。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构成社会科学范式。社会科学式提供一整套的认识、解释经验现象和理论问题的框架和路径。

4学科化。科学范式与教育体制、研究制度其它科学制度结合形成学科。社科学学科化,可以使社会科学相对独立地发展演化,使理论具有相对自主演进的可能,使社会科学研究较低成本地组织起来。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对新经验的回应,而不是理论自我演进的结果。

二、经验理论的关系





5社会科学理论是对历史经验总结提炼,经验构成理论本体。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是对西方历史经验总结,中国社会科学理论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6、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时,须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西方已有成熟的社会科学传统,应站在理解中国经验的立场上,对其理论和方法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洋为中用。




7理论运用应提倡片面的深刻。理论可以是片面的,但必须是深刻的。不可用现成大词简单地概括表述中国经验也不可以用没有具体语境也无具体所指的哲学思考来代替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8、扎根中国经验。长期田野调查形成厚重经验,形成经验质感,重视田野的灵感,经验的意外。理论思考要与经验互动,不断地从经验中吸取营养。理论要反经验,回应经验,用经验进行检验。理论来自对经验内在逻辑的抽象,又不限经验

9经验要与理论对话。经验是不分学科的,是有内在逻辑和有独特运转规律的。经验的逻辑要强大到可以与理论对话,与概念对话的地步,成功的概念化要能还经验的逻辑。所谓经验的逻辑,核心是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社会内在的机制和逻辑。只有悖论的理论,没有悖论的经验

三、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





10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具普世性,不可能真正做到价值中立,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11社会科学可以构成社会舆论政治正确的一部分,正是简洁深刻的社会科学使社会意识形态可能与理论有较好的契合度。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尖锐斗争,我们正在输掉与西方进行的意识形态战争。其中核心是中国社会科学丧失了对中国社会的自主理解,无法为中国人民认识民族利益提供有效力的概念工具。中国社会科学应该构造一套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意识形态。 12西方社会科学正在对中国进行学术殖民。中国社会科学不能只是回应西方问题,一定要在回应当前中国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产生。

13中国社会科学远未确立主体性。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要么停留在解放思想哲学层面,要么过早技术化,二者皆不能够形成对于中国历史经验确信认识。不能过早进入枝节问题,不要过早技术化和精细化。没有对结构的认识也就不可能理解细节,细节往往是结构的投影。要倡导发展对具体问题认识的理论,积累产生出关于中国历史经验宏大理论

14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有效路径。既不要将社会科学神秘化,搞繁琐哲学又不能将社会科学现象化,变成朴素经验主义。在中国经验基础上抽象括,形成判断,建立推论,构建逻辑体系,在反复进行的学术研讨中深化,精确化。社会科学本土化不是口号,也不可能在方法论的瘟疫中完成,只能在一点一滴的经验研究中无限接近。

四、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机制






1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中国社会科学建设阶段,应该具有包容性,应该具有容纳不同取向、不同方法的学术空间。或偏向理论或偏向经验或指向历史或聚焦当下。没有哪一个个体或团队能包揽所有业务,只有分工合作才是正途。分工不是封闭,应加强沟通交流,打破藩篱壁垒。

16在术业有专攻的前提下,发展集体学术。中国社会科学一定要有众多可以面对面深入对话且密切接触经验的学术团队。公共学术需在集体学术的基础上发展繁荣。

17学科发展要相对封闭并绝对开放。既可以从其他学科吸取营养,又形成相对封闭的话语体系。体系内部要有密集交流,要有对话、批评、发展、积累。要有共识。要逐步形成专门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具有广泛共识的学科范式。不是漫无边际的发展,不是到处发展,而是集中于一处,用力去发展,从而形成学科和方法上的突破。相对封闭的话语流的形成正是为了与外界绝对开放的对话。

18注重基础学术训练,倡导经典阅读与广泛接触经验阅读经典著作而非专业研究文献,是做好中国研究的前提,经典训练是无用之大用。无用,即这些经典无法直接用到对中国的经验研究上,学习经典不是寻找真理更非寻求信仰;是指思维训练,逻辑训练,是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唯有长期读经典才能形成理性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才会遵从形式逻辑。有科学方法,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把握经验才能从经验中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社会科学的对话、积累和发展。经验训练也有一个无用之大用的过程,即基础的经验训练不是为了获取资料,也不是为了求解某个具体问题,而是要在与经验的互动中形成质感,经验中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有了基础性的经典与经验训练,才谈得上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

19、学术研究要言之有物,反对洋八股。要有野性的思维,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注重厚重经验中产生的灵感,提出问题不是终结问题,要不怕出错。鼓励创新,不拘一格。不要将社会科学神秘化和繁琐化。要有直白的文风,要有实质内容。在研究中应当做到逻辑严密、思维慎密,而非形式上、方案上、表述上的认真精细。不要拘泥。尤其是不要拘泥成说,拘泥文字,拘泥形式。先大刀阔斧,再精雕细刻。

20、大国学术。中国是一个大国,有13亿多人口,5000年文明史;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急剧变迁中,有独特的中国问题。因此,中国不可能依附于他国,中国社会科学也不可能是依附性的。社会科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不是一项业余爱好,而是现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可以提供众多的研究岗位和经费,因此,中国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建设有主体性的社会科学。经30年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引进,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关于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了。这个时候,不是继续依赖西方语境下的抽象大词,而是呼啸着走向田野,真正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经验形成真正有中国主体性的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科学最为紧要的使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07f36c227916888586d75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