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课例研究》,欢迎阅读!
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课例研究
作者:伍亚男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0年第06期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一直是古诗词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思考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研究教学对象——学生,要研究教学内容——古诗词,要研究教学方式——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渗透。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自身所从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在面向农村初中学生的时候,如何实现美育渗透。
创设情境已经成为今天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环节。情境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其实也正依赖于上述三个要素。古诗词的教学要想实现美育渗透,毫无疑问是要创设情境的。从上述三个要素的角度来思考,可以形成如下几点认识。
一是面向农村初中学生的古诗词教学,要想实现美育渗透,需要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美学认识。农村学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感受到的是乡土气息以及更多的民族文化,亲近自然而徜徉于田野,所积累下来的更多的是对自然、农村的人与物的直接认知。这些认知会影响他们对美的认识,相应的美育渗透也应当从此切入。
二是作为美育渗透的载体,教师要研究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与学生原有的美学认知是否一致。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所写就的古诗词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都有美的一面,但有的是气壮山河的美,有的是温和婉约的美,有的是北国边疆的美,有的是南国水乡的美……初中古诗词的美育渗透,某种程度上讲带有启蒙的性质,因此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诗词显得非常重要。
三是既然要实现美育的“渗透”,那就意味着教学方式应当将美育渗透在古诗词解读与感悟之中,领略、感受古诗词的美,才是最终的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古诗词,以尝试走出一条美育的途径。现通过一则教学案例来说明。
《次北固山下》是《全唐诗》中的经典古诗,作者王湾。全诗内容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古诗的题材角度来看,这首诗描写了在郁郁葱葱青山之外,舟行绿水之间的旅途景色……虽然不是纯粹的农村景色,但是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却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笔者先通过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接受该古诗美的熏陶。如任志宏先生的配乐诗朗诵,极富磁性的声音加上准确的吐字配音,以及蕴含在波澜不惊的语调背后的山景、水景之美与意境,能够迅速地打动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在聆听任志宏的配乐诗朗诵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平静。有的眼睛盯着屏幕,结合视频中的优美风景而畅想,有的则微闭着眼睛,仿佛自己已经身临其境。在此过程中,笔者还提出一個问题:如果你就是作者,如果你能够走进诗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情境,如果能够身临其境,那肯定非常享受;有的学生则说,生活中看惯了平原绿野,如果能够身临青山绿水的情境,并且能够行舟绿水前,或许可以感受到与恬静的农村生活不一样的美。
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聆听艺术家的朗诵,通过对古诗初步的感知,再结合自己农村生活中形成的感觉,就已经获得了一种美的感受。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环节教师并没有刻意让学生去领略古诗之美,但是学生确实在聆听与初步解读中,已经感知到了一种美。这个时候教师不必将学生的美学感知说出来,而应当沿着这个思路,让学生继续读诗,继续联想,继续感知古诗之美。
读古诗,不必追求过多的花式,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本着朴素的思路让学生“素读”,或许更加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事实也证明,这一教学选择是正确的。伴随着轻音乐,学生在读的时候,丝毫没有那种死记硬背的痛苦,而是一种非常轻快、惬意的阅读过程。当然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给学生以背诵的任务,基于美育渗透的古诗词教学,一定要避免如此煞风景的做法,至于学生的记忆与背诵,则应当建立在学生多次诵读、理解的基础之上。
实际上,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确实能够去仔细琢磨诗中的字、词、句。他们自发地讨论诗中“平”与“阔”,认为这样的搭配,写出了“潮”与“岸”的宽阔;他们也会琢磨诗中的“归雁”何以捎“乡书”到“洛阳边”,并从中感悟到一丝乡愁。有意思的是,即使学生知道凭着现代通信可以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面对面”地交流,但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仍然激起了他们的思亲之绪,一股离情渗透于课堂,学生也就无形当中感受到诗的另一种美。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凝聚着若干个关于语文教学的关键词。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本身带来的不是农村的落后抑或其他,而是对农村之内在美的朴素表达;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人的智慧多浓缩在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当中,今人谈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以仰望的姿态,凝神静气地轻轻汲取着传统文化空气中的养分。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面向农村学生,带领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从古诗词的字词运用角度,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另一方面要从古诗词的遣词造句的背后,领略诗词之意境。通过这样的教学,古诗词中的显性美与隐性美,学生就可以在结合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逐步领略。如同本文一开始分析的那样,让学生结合乡情、乡趣就可以实现很好的美育渗透。众所周知,农村初中学生朴实、率真,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与自然素材相关的古诗词,往往可以很好地契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够自然促使他们将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反过来,学生在领略古诗词之美的时候,又有了恰当的环境与诗境,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以课例的形式进行面向农村初中学生的古诗词美育渗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整体建构,其不肢解古诗词之整体意境,而是让学生在对整首诗的诵读、聆听中,感知古诗词之整体美。当学生将这种美学感知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时,也就实现了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目标了。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墩头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02615d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