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科规范、本土化与中国意识》,欢迎阅读!
学术规范和本土化关系
学术规范和本土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社会学家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探讨、社会学田野调查、翻译介绍国外学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实践,都有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的意义。
和其他一些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一样,有着共通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学科发展面临着一般和特殊的问题。从共通性来说,既然作为一个学科,就有学科所应遵循的规范,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通行学科,因而通常是“科学化”或规范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按照国际社会学学科的规范来建设中国社会学。在全球化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的学术界的今天,学科的规范化似乎是更重要的、不可避免的。
然而,由于社会学研究对象本身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性,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研究者必须考虑究竟是否能够把一套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式运用到其他地方,需要总结和发现不同文化的概念、认识体系、文化积累、政治经济制度和现实情境。学术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情境。相对性同时存在,社会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需要因此得以建立。
学术规范化和学科本土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从学术发展的现实出发,中国社会学尽管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年,但是由于学术发展中的波折,学科建设并不完善。面对中国当前的学术发展实际情况,在共通性和相对性两方面应当有通盘的考虑。虽然两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同时来做,但由于学科建设薄弱,学术规范尚未真正确立,学科普及程度严重不足,因此,应当在学科规范化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可以避免中国化或本土化成为空谈的口号。 强调学术规范是学术发展的需要。国际学术界需要对话,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学术对话更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通过对话,在本土经验上产生的新的学术观点才有可能为世人所知,也才能够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要进行学术层面上的沟通,交换学术观点,就必须有可以交流的语言。这种语言在国际社会学学术界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学家们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也就是从如何讨论问题、怎样规定和运用概念、如何引用文献和材料,到如何进行田野工作、怎样写民族志报告等等方面的一些规定性的东西。
其一,推介国外学术研究。
其二,对社会学学科作出清晰的定义 其三,注重研究方法的探讨。
其四,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 在田野工作中,许多人注意到了具体问题调查与描述,在著述中注意采用西方学术界运用较多的资料整理方法,注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和文化的整体,观察和较为准确地报告所见到的种种现象,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通用性。一些较为杰出的民族志至今仍是较好的范本,在研究中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其五,注重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学术动态,建立与国外学术同行对话的基础,一些学者着力于译介国际学术界理论与方法。这些翻译出版物对学术规范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外人类学导论教材使人们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框架有了简单的认识;社会学人类学名著使人们对学科理论与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人类学家吴文藻在考虑中国化问题时的一段名言,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我们的立场是: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验证终。理论符合事实,事实启发理论,必须理论和事实揉和一起,获得一种新综合,而后现实的社会学
才能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又必须有了本此眼光训练出来的独立的科学人才,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社会学才算彻底的中国化。” (8)这里所讲的假设是国际学术界的优秀研究成果,而实地验证恰恰是中国田野的实践,研究人才必须经过规范化的训练,熟悉理论而又勤于实践。另外一些学者主张,利用外国社会学的方法,择其善者,根据中国实际,综合而成中国化的社会学。在理论上必须对国外学科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综合的汲取,再根据中国的现实加以检验与修改,由是取得思想上的独立 。(9)这里也对学科规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作了很好的理解。即使是更多强调中国特点的学者也考虑了学科规范化问题,主张吸收国外社会学理论的合理之处,但因为国情不同,中国所需要的社会学和欧美殖民地式的社会学应当有本质的区别。应建立一种中国社会学,在观点、方法和内容上都与西方有别,成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社会学。中国的社会学应当尤其注重中国人独有的一面。要修正地应用社会学,将一些社会学原则在中国加以应用,以求适合中国的特殊情况 。(10)老一代学者所期待的社会学中国化在学术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处理好学科规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是21世纪中国社会学繁荣的重要前提。
简单探讨一下“洋八股”与本土化的关系。 本文提倡“洋八股”,但绝不是提倡全盘引进西方的社会科学的实质理论和概念。我十分赞同实质理论应该具有本土特色。实质性概念和理论的创新应该来源于扎实的经验研究而不是照搬西方理论( 黄宗智,2007)。但我认为起码目前没有必要创造新的方法论范式,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在现阶段应该遵循“洋八股”这一方法论的范式,理由如下。
第一,本文所讲的“洋八股”,只是形式上的八股,是学术研究的形式主义规范,不是实质理论上的八股。作为形式规范,研究者可以将任何实质性的概念和理论放进去,不论是西方的还是本土的,或者是中西结合的。一方面,本土理论应该立足于对中国现实的切肤而深刻的观察与理解。直接将西方的理论和概念应用于中国现实有时让人觉得隔靴搔痒。在学术研究中,生搬硬套西方理论可能会谬误千里,在实践中则更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俄罗斯在后共产主义转型中的“休克疗法”,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处理(Stiglitz,2002)。
第二,笔者认为“洋八股”的应用将切实推进本土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过去20 年,中国社会学有了长足进步,对理解中国改革的过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许多文章仍然只是简单地报告一些观点或观察、或经验,而没有理论依据或严格的经验支持。国内社会学研究至今没有形成学派或理论流派,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者们不能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很好的综述和辨析。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学术争论,更没有积累。如果大家都做规范的学术,那么至少能够增进有益的学术对话,促进本土理论流派的形成。
第三,现有理论失效的地方则可能是新理论产生的沃土。中国40年改革经验在许多方面充满了创新性和独特性,新理论、新概念呼之欲出。中国正经历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急剧转型的社会变迁。这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创造一流学术成果、为国际学术界做出重要贡献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这不仅需要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也需要遵守国际学术界的标准和模式。做规范研究,写一流文章,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23157f0066f5335b81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