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1)

2023-05-11 03:3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1)》,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感知,外界,视觉,人体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模型观察和自主学习,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通过阅读课本,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重难点)

3.观察实验、联系生活,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光具座、眼球结构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分别承担哪种感觉?

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纸盒,纸盒内放上一个毛绒玩具,请一位同学上台,分别用耳朵、鼻子、手来感觉纸盒内的物体,并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最后用眼睛看是什么样子的毛绒玩具。由此引出我们生活中获取信息最多的途径是通过视觉。并提出问题,视觉是如何产生的? () 新课教学

首先展示出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又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眼球的结构,并尝试总结哪这三层膜分别具有哪些结构。

展示眼球的结构,提问学生这些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再针对一些学生不理解的名词进行解释,如“脉络膜可以形成‘暗室’”,是因为脉络膜中有很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流着血液,血液是不透光的,所以就形成了较暗的环境,而形成暗室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看清物象。利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对眼球壁及内容物的学习最后展示出一张空白的眼球结构,对每个结构进行标号,提问学生。

师:基于我们刚才所学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大家想一想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参考课本。

生: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


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神经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师:在这些结构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都起到了折射光线的作用,那瞳孔有什么作用呢?

组织活动:观察同桌瞳孔变化--两人一组进行观察,一人保持不眨眼看向白炽灯,另一人观察灯开灯灭时他的瞳孔变化。

活动结束后找同学来分享结果。

生:观察到同桌的瞳孔在关灯时变大,开灯时变小。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板书:光线较强时,瞳孔变小;反之变大。 接着进行快问快答: 师:如果一个人的眼球结构完好,视神经和大脑皮层没有受损,当光线通过瞳孔的调节进入眼球内部后,就一定能够看到清晰的物象吗?

生:不一定,只有物象落在视网膜上才能清晰的看到这个物体。 师:眼球内哪个结构能够起到调节的作用呢? 生:晶状体等

师: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实验过程:准备一个光具座,放上光源、凸透镜、光屏。先演示正常情况下的成像,再加一个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曲度过大,发现物象变得模糊,通过实验证明,落在了视网膜前方,如何矫正呢?再加一个凹透镜。这就是校正近视的方法。除了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也会导致近视,因此将光屏往后移,发现物象也变得模糊了,这时拿一个近视度数在300左右的同学的眼镜放在透镜前,发现物象重新变得清晰,通过实验加深对近视的成因及校正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用课件演示配戴近视眼镜的矫正光路图,并强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近视眼的预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ca947d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