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的时代与冲突

2022-07-26 00:36: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茶馆》的时代与冲突》,欢迎阅读!
茶馆,冲突,时代
《茶馆》的时代与冲突



《茶馆》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所描写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遭际命运,又怎样揭示这一时代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呢?从清末到解放战争之前,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逐渐觉醒、抗争、起来掀掉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的时代。剧本描写的三个时期,都被这个时代的特点贯穿着,深化着,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升沉变化的命运显示出来。因此,结构庞大而不散,人物众多而不乱。

70多个上场人物中,有清宫的太监,吃皇粮的旗人,吃洋教的教士,主张实业救国的资本家,借“改良”而谋生存的商人,破产的农民,军阀的军官、大兵、警察,还有一大批依附于清朝、军阀、国民党的社会渣滓:特务、流氓、打手、相面的、拉纤的、女招待等等。还有一个像一片沉重的暗影主宰、君临在一切人头上的人物,他不出场,但随时随地都可感触到的,那就是帝国主义。这些人物,有的贯穿三幕,也即三个时期,如王利发、常四爷、康顺子,完成其性格的发展和命运的归宿。茶馆老板王利发,随着三个时期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改良”。所谓改良,就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形势,做生存挣扎的努力。但终于逃不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的魔掌而趋于灭亡。常四爷在第一幕中是个有“铁杆庄稼”特权的满族旗人,到第二幕第三幕,他成了卖蔬菜卖花生米的贫民;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从原来的阶级中分化出来,成为贫苦的自食其力者,但还是逃不脱毁灭的命运。康顺子这个贫农的女儿,15岁就被卖给庞太监做老婆,清朝灭亡,她走出太监的家,最后投向中国最光明的地方──北京西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有的只出一幕,如马五爷、庞太监;有的只出两幕,如秦仲义、松二爷、唐铁嘴、二德子、刘麻子。他们的出场虽没有贯穿全剧,但他们在剧中承担的任务──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层在这动荡、变化的时代的历史命运,并没有中断,仍在生活的明流或潜流中继续着,直到最后完成。比如说,那个威风的、吃洋教的马五爷,官府见他惧怕,流氓见他也毕恭毕敬,他只在第一幕出场,但他的影子,在第二幕中以帝国主义作靠山的封建军阀、第三幕里通过小刘麻子的嘴说出来的那位美国话比中国话还说得好的国民党特务官僚沈处长这些潜在的反动势力身上,不是都还可以感触得到吗?又如仅在第一幕末尾出场的庞太监,第二幕康顺子出场交代他已死了,到第三幕,这个封建余孽的余孽,他的侄子和侄媳,同会道门、国民党特务勾结起来,梦想复辟登基,充当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走狗。这里我们还须提到,一、二幕中出场的二德子、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在第三幕中由他们的儿子小二德子、小刘麻子、小唐铁嘴各自继承了父亲流氓打手、买卖人口、江湖骗子的职业。有的同志说,这是不是血统的世袭?我觉得不是这样。他们的子承父业,既是艺术处理上的需要,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含有象征意义。只要细看一下就可以清楚,二德子这个一般的打手,到小二德子成了破坏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政治打手;刘麻子这个以拉媒、说合、买卖人口为生的“纤客”,到小刘麻子成了为国民党特务搞情报、统管妓女、舞女、女招待的“花花公司”的“经理”;那个以迷信相术骗人糊口的唐铁嘴,到小唐铁嘴成了庞家复辟的道会门组织中的“天师”;宋恩子和吴祥子,从清政府的特务、军阀的特务,到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又成了国民党特务,他们的敲诈勒索,狡诈残忍,比乃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不是简单的职业承袭。他们子承父业,并且“发扬光大”,是时代


变化的产物,而从父子两代的变化中,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对二德子们的这种父子两代的处理,不是缺陷;相反,它是一种巧妙的、别出心裁的构思,不是臆想的而是从生活中来的构思,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独创性的构思。

这么多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相互关系──同情和斗争,通过他们的命运变化,交织成一幅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灾难深重、反抗斗争的时代,这是一个无情地死亡的时代,也是热烈地新生的时代。我相信每一个观众在看完演出以后,心里都会有沉重和愉快、憎恶和同情两方面的感受。当你看到康顺子、王大拴、周秀花、王小花奔向西山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些邪恶势力即将被阳光驱散,在中国大地上消失的时候,当你看到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个老头,在茶馆中为他们自己也为这个时代撒起纸钱、唱起葬歌的时候,不能不引起这种复杂的感情。作者让生活的事实告诉你,该灭亡的必然灭亡,该新生的正在新生,这历史无情的法则,生活本身的辩证法。

郭汉城《〈茶馆〉的时代与人物》)

《茶馆》只是一出三幕剧,可是,它所反映的年代却长达半个世纪。上下50年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即使以长篇小说来描绘,也是一个难题,何况是短短的一出三幕剧。可是,老舍却偏偏选择了三幕剧形式来反映,这说明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老舍先生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首先他匠心独具地选择了北京一家祖传的老茶馆,作为剧情展开的场所。为什么选择茶馆呢?老舍先生曾回答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中年以上的读者,大概对旧社会里遍布各地的大小茶馆,还会留下一些印象。这确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活动场所,每日每时,进出着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人物;早早晚晚,发生着许多富于戏剧性的事件。如果说一滴水反映了太阳,那么一个茶馆正是旧社会的一幅缩影。老舍先生把戏集中在一个角落、一个如“茶馆”这样的环境,借茶馆的变化兴衰,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动乱变迁,这说明了老舍先生的创见和卓识。

老舍概括提炼生活的巨大能力,还表现在他从半个世纪中选取了三个时代,作为这出三幕剧的支架:从清末维新失败后的茶馆,到民初军阀混战时的茶馆,又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茶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三个时代都富有象征意义,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的重要时刻。老舍先生这样选材就不只是展示几幅不同年代的生活素描,是要完整和统一地体现出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在三个代表性的时代中,茶馆这一地点尽管没有变化,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却不断冲击着这一环境中不同的人们,引起了各种人物关系的不断变化,从而体现出时代的变迁。老舍先生正是以这样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达到以一个小茶馆侧射大时代的目的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0f7af5f61fb7360b4c65c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