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的文学地位》,欢迎阅读!
鲁迅的文学地位
1、从鲁迅的文学地位上看,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从横的方面看,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鲁迅的文学表现力量超过了他们。从纵的方面看,即使把鲁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优秀的作家相比,也仍然毫不逊色。鲁迅的短篇小说和杂文,就是在今天看,也仍然是很优秀的。鲁迅的文学风格:深刻锐利、沉郁冷峻。鲁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鲁迅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剧见长作家
2、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鲁迅在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用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 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
1、题材 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 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 1、试验性 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 独立创造建立起来。
2、多样性 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 3、语言风格 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
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 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从多层次展开。首先理解封建礼教“吃人”,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二、独特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小说中是通过狂人形象来实现的 。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再次,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此处冠以“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人日记》中,这个人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迫害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在《狂人日记》中,假如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其所作的能充分表现这一患者的特征规定是极少的,“我”无名无姓,没有病因解释,没有病史说明,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 这说明,“我”作为一个具体存在并不重要,鲁迅对于狂人的选择并不在于这个狂人是谁,而是因为选择狂人符合于鲁迅的艺术设置和艺术表述,假如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一般的人,那么鲁迅就无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这一意识。从小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这一狂人所表现出来的病状是“迫害狂”一类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承载物。一方面,“我”承载着狂人所共有的病状,以达到小说所要求的艺术真实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状在某一层次上与作家所要表述的东西相吻合。而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之中,作家不可能直裸裸地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只能是遵从所选择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规律,融入自己的东西。由于艺术选择加上艺术家的艺术表述能力,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方面极为真实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状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极为巧妙地昭示小说并不是要表现“迫害狂”的征状,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载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实是作者自己的东西。 《阿Q正传》
一、阿Q的形象: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一)、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
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 二)、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是:
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二、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
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
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 2、对空想主义否定。3、对“瞒”和“骗”批判。 4、对“羊与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fcc9e4ce518964bcf847c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