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一代人》与卞之琳的《断章》

2024-03-11 10:30: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顾城的《一代人》与卞之琳的《断章》》,欢迎阅读!
顾城,卞之琳,断章,一代人
诗的生命力

——解读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

优秀的诗歌必然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或形式或内容,这也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以卞之琳的《断章》和顾城的《一代人》为例:

一、卞之琳《断章》的形式美

好诗不厌百回读。卞之琳这只“三十年代文坛歌喉最动听的鸟”,以其清明深沉的嗓音唱出了一首蕴味无穷的《断章》。这首诗仅四句,却在半个多世纪里,吸引无数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诗进行阐释。

诗和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不同,“诗行排列在纸上,就构成了图底关系”。 从形式上看,《断章》具有“建筑美”的特点,讲究形式对称和结构完整,显示出错落有致、对称均衡的建筑形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句连标点是九个字。“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连标点是十个字。而“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好颠倒过来,形成两个梯形对置图案,首尾对齐,中间匀称。这种排列形式经过了诗人用心良苦的营造。《断章》仅四句却分成两节,两句就形成一节,这在新诗中是非常罕见的。卞之琳为何这样“有意为之”呢?从形式上不难看出,诗人把意思相连的四句强制拉开,形成一片空白,这样排列让人感觉舒缓庄重,读者可以从视觉效果上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这种图案又与题目“断章”相呼应,读者能从似断似联中获得韵味无穷的遐想。

《断章》不但在结构上符合中国诗的整体对称要求,而且“在片景的营造上也独具匠心”四句话,每句自身就构成一幅完整独立的画面,而且交错重叠。四幅画面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结构”的透视空间。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 “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卞之琳所营造出的具有“交错视觉的复调画面”和时空距离,正是《断章》外在形式美的直观呈现。

二、顾城《一代人》与诗歌的张力

现代诗学中的张力概念源于英美新批评学派,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艾伦·退特,他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说:我提出张力这个名词,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和“内涵”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1、语义的张力

文学张力追求文本的充盈感,其基础在于文本的多义性,即力求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容纳多种意义。一直受人赞赏的文学作品必然拥有某种“多义性”,即它们的审美价值一定是如此的丰富和广泛,以致能在自己的结构中包含一种或更多种能给予每一个后来时代以高度满


足的东西。因此,凡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

2、结构的张力

诗的容量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这是结构的张力。文学张力使得文本空间开阔而厚重。

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短短的两句诗,却有一个大题目,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黑暗的扼杀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抽象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在整首诗中,正是张力构成了诗的立体结构,使诗的内蕴得以扩展和丰富。

在诗的内部结构上,张力呈现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结构过渡图示:诗从黑夜一黑色眼睛,从黑色眼睛一光明,所以,是从黑夜一光明的过程。黑夜也有光明的,不仅仅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没有太阳,天空也会有月光、星光。但有光的黑夜仍是黑夜,追求光明是必然的。

张力在一首诗中,是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筋架,诗中的意象、句子、章节乃至情感和多层次意蕴,都依靠张力来联结,从而形成艺术的整体感。事实上这首小诗的结构是完整的,对于过去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一句就让人感到十年的历史。“黑色的眼睛”更有可以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这眼睛只能是黑夜给予的?又为什么这双眼睛就不能习惯黑夜?而读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后,感动的是一代人面对“黑夜”的毫不妥协,它是对《巨星》的呼应。同时,张力的指向最终又是外指的,张力的存在实际是扩大文学本身的空间,这就为情感的宣泄提供了通畅的渠道。

3、情感的张力 一首诗,经得起心灵的咀嚼,经得住几代人的共鸣,这是诗的张力。诗是以情深动人的。当时的现实是黑暗,可是一代人并没有躲在象牙塔中去找寻欢悦的希望,而是在黑暗中找寻。顾城《一代人》可视为一代人心路历程的浓缩本。

你在校园中,是你拥有校园,也是校园拥有你,人在黑暗中,也是黑暗中有人,世界改变了一代人,一代人也改变了世界。对黑暗的公开挑战,对光明未来的宣言。即使情感在黑暗中,也赫然可见。对于读者而言,审美快感的形成在于情感的张力之中,在张力的心灵压强下,含蕴情感的大量产生,一代人的世界观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从审美意象一人生哲理的启示与思考,闪烁着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之光。

文学用语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常常是不协调的,充满了矛盾与对立,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理智与愿望的对立。把言之不尽、却又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呈现出来,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的余地,传达出无尽的诗情余韵。运用各种的语言手段,营造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就成为诗人们自觉的审美追求。

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有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b6205d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