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扶与不扶》,欢迎阅读!
扶与不扶,法律应如何抉择?
2006
年,南京老太徐寿兰赶公交时不幸跌倒,路过的市民彭宇
主动将她扶起并送往医院医治,可徐老太一口咬定自己是彭宇所撞,由于没有人证,事后法院认定“彭宇与老太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应赔偿徐寿兰40%的治疗费”,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这样的判决一时不知凉了多少人的心,至此,全国各地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 在2014年的春晚舞台上,小品节目《扶不扶》被搬上荧幕,再次引发了国人的争议,有人认为做好事有风险,学雷锋需谨慎,也有人认为做好事可先留证据。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敢搀扶”已经形成了一种国家风气,在扶与不扶的问题上,多数人选择了不扶,选择做一个避免麻烦的旁观者。“不想搀扶”和“不敢搀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不想搀扶”是内心并没有一种道德的善想,而“不敢搀扶”则是有善想但又害怕惹祸上身的矛盾思想。不敢搀扶和扶了便吃官司、赔钱等现象正说明,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国人的精神文明体系正面临崩塌,人人自危,人人都害怕惹祸上身,以至于人们在进行扶与不扶的思想斗争时选择了不扶。一个人,选择不扶的时候,可能是这个人的道德素质出现了问题,可当无数人选择不扶的时候,这就是道德“摔倒”了,且摔得不轻。有人提醒,做好事可先留证据,这听着确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若这样,无疑给弘扬了千年的中华美德套上了一把“枷锁”,无疑给互助互爱、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蒙羞。试想,倘若人人都如此,那百年以后、千年以后我们的传统美德还能尚存多少。
其实,在扶与不扶的问题上,人们之所以如此纠结,就在于乐于助人这样的一种正能量得不到法律足够强硬的支撑。道德是弹性的,而法律是刚性的,法律是扶起道德的一剂良药,当摔倒的道德遭遇如此瓶颈时,需要法律正义刚性的援手来搀扶,需要强硬的法律法规为道德建设“撑腰”。在面对一系列的“道德风险”时,法律要有一个正面的判决,鼓励向善的行为,对阻碍整个道德机制的人进行严惩,决不能为求得事件的“和解”而惩戒好心人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道德才能站起来,才能理直气壮的支撑起正义的脊梁,才能使人们在扶与不扶的问题上毫不犹豫的选择搀扶。
道德“摔倒”,需用法律来搀扶。法律是一杆公平秤,如何让法律法规与道德建设接轨,为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这是每一个国人都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只要人人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上法律发挥出向善的功能,那么,承袭了千年的中华美德必将屹立不倒,全社会的道德精神建设将更加饱满,类似的“彭宇案”终将越来越少。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美德沿袭至今来之不易,每个国人都当且行且珍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26875e33d4b14e842468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