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教案(新人教版).doc》,欢迎阅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教案(新人教版)
课 题:
主备教师: 审批教师: 审批领导: 上课教师:
本课安排2课时 共累计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目标创设: 一、教学目
标
1.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 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说”“愠”“罔”“殆”“逾矩”文言实词的读音和含义,了解“而”在文中的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 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5.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2. 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难点:
中考链接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 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说”“愠”“罔”“殆”“逾矩”文言实词的读音和含义,了解“而”在文中的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一、 激趣导入
二、 预习分享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3. 补充: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合作探究
1. 朗读课文(自由读、小组读、全班读)
2. 指导: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 如:
重点词语:
说 yuè 愠 yùn 罔wǎng 殆dài 焉yān 逾矩yú jǔ
二、重点难
点
朗读节奏: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 挑战自我,尝试背诵
4.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方法:学生结组讨论,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问,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重点词语:(注解中有的除外)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的两种基本用法。
而: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然后”“就”“并且”。
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可是”“但是”。 分析课文中“而”字的用法。
顺接: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则 5. 抽学生翻译句子。
四、目标检测
抽学生翻译句子。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论语<六则>》 2. 《家庭作业》1、2题
第 二 课 时
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一、 复习导入 抽学生背诵课文
二、合作探究
1. 阅读课文,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明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3d7f7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