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诵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品味》,欢迎阅读!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文学品味 梁海波
摘 要:古典诗词是文化中的精品,在学生教育阶段展开教学有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化,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
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但是,古诗文毕竟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存在隔膜,学生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势必造成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尴尬状态。如何指导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亲近作者,切身体会,充分诵读出古诗文作品中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 一、音乐美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所以我们要多读,既要读准字音,也要读出语气。如《公输》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语气的变化。如“宋何罪之有?”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夫子何命焉为?”也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等等。再次,要把握古文的节奏。大多数古诗文属于韵文,有自己的格律,讲求四声平仄规律。(1)诗:我们学过的诗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五绝和五律可分为两个音节,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这样的诗句式整齐,根据其中的一句,即可将整首诗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两个音节。还有可分为三个音节的,其中有“二、一、二”式,如“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另外一种是“二、二、一”式。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这里的“一”主要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二、二、三”式和“四三”式。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另外《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有特殊的地方。文中四字句比较多,而且句式整齐,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就按“二、二”式划分节奏。(2)词: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3)古文:首先是按照意义划分。如《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这里就是按意义划分,读起来琅琅上口,又意思明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弄懂得诗词格律,熟悉四声平仄,才能正确吐字发音,处理诗句的抑扬顿挫。
1 / 3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诗文诵读中,还必须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要求来吐字发音,处理句子的声调,才能悦耳动听,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否则,音韵全失,甚至意义千里。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面两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几度低回婉转,后面一句仄仄仄平平,一气呵成,尘埃落定。这里的胜字,作承受解,应念为平声,即第一声。但是在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之句,这里的胜字,按照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要求,必须念去声。 二、情感美
情是古诗文的魂,与事与景交融,或抑扬顿挫,或缠绵悱恻,或迭沓酣畅,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
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就要有热情,以情激情,这样学生才能读懂诗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儿女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田园乐,“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之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了令人心动的动情点。只有找出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才能加以体味辨别,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也只有在诵读中逐渐体味蕴涵在这些古诗文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得以提升,才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做一名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三、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古诗文追求意境。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比如,唐代王维的诗被后世文人墨客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想象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趣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水到渠成地有感情朗诵课文。如学习词《天净沙•秋思》,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描述一副秋景图,用“枯藤”“老树”“西风”等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鲜明地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漂泊天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向学生展示意境相同的山水画或自己绘制的图画,还可以配上比较忧郁的音乐,这样,图、文、乐并茂,更有利于学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生揣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只有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诗中的意境之后,教师再来引导学生诵读,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由“眼前景”联想到诗人的“胸中情”,将自己变为作者,并将自己完全地融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精确地表达文中的意味之所在。
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魅力来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的发现与感悟。不论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52b240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