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悠悠话乞巧《乞巧》教学思考送教课

2022-08-26 22:1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千载悠悠话乞巧《乞巧》教学思考送教课》,欢迎阅读!
教课,悠悠,思考,教学
千载悠悠话乞巧《乞巧》教学思考(送教

课)

千载悠悠话乞巧《乞巧》教学思考(送教课) 恩施市实验小学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读的设计有范读,吟诵,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引读,边读边议,边读边评。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强化读,采用“一读、再读、三读”,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

《乞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古诗两首》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时,我注重抓住古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与乞巧相关的一个家喻户晓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渡河桥”,


体会它千古传颂的魅力,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七夕乞巧节的盛况,品味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在教学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设各种情境,使品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得到碰撞。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渗透古诗学法,倡导个性化教学,并将古诗置于文化背景下,诗画互为补充,在体验感悟、入境动情的品茗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1、借画面互动。《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我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激情。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选用的是经典名曲《高山流水》。家家乞巧宏大的场面,因为场面大而热烈,因为场面大而深沉,更何况是在夜晚,因而一段宁静致远、深沉空旷的丝竹之曲,怎能不激发起学生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抒怀。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与织女对话,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73b27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