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歌词的分离

2022-12-21 17:1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歌词的分离》,欢迎阅读!
新诗,中国,分离,过程,现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歌词的分离

作者:朱雪佩

来源:《卷宗》2018年第33

五四时期诞生了中国新诗,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的胡适的《尝试集》不管是否是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但它所存在的历史价值却不可否认,而且当中由《希望》改编的校园民谣《兰花草》也传唱至今。被萧友梅称赞为替我国音乐界开出了一个新纪元的赵元任,他的《新诗歌集》收录了由中国新诗谱为歌曲的作品。有诗人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经赵元任谱曲后,风靡全国。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人,一边写出优秀的新诗,一边也让新诗成为大众传唱的歌词。不仅契合了古代歌诗的发展,延续了诗之根在歌词的传统,而且也让中国新诗与现代歌词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毫无疑问,白话新诗的诞生给现代歌词带来新的生长土壤

中国新诗对现代歌词的发展虽然有这样良好的开头,但新诗与歌词很快便产生了分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毛毛雨派之类的流行歌曲,娱乐歌以及左翼电影歌曲的出现,还有专业词作家的积极创作,让中国新诗与现代歌词产生了分离。那么,中国新诗为何会与现代歌词产生分离呢?又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对于歌词和新诗有什么影响呢?新诗能否又重新回到现代歌词呢?对于中国新诗与现代歌词的关系,学者们进行过屡次讨论,至今仍是一股热潮。本文就立足于中国新诗在二十年代后期与现代歌词的分离及其原因,浅析中国新诗在二十年代后期为何不能与现代歌词融合,从而探索中国新诗和现代歌词新的结合点。 1 现代歌词的开端:中国新诗的产生

晚清到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现代化产生了文学观念的变革——“诗界革命”“小说界革”“文界革命。对于诗界革命,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歌词的诞生。被认为是现代音乐开端的学堂乐歌,其歌词的创作可以看到新诗的身影。例如由沈心工先生创作的最早的学堂乐歌《体操》(后改名《男儿第一志气高》),在最初创作的这一首歌词中,完全没有按照旧体诗格律进行创作。而是加以改变,句与句在整齐押韵的基础上,渐渐呈现出新的写作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除了音乐家们下意识中创作的学堂乐歌有新诗的轨迹之外,学者、文人们也自发地创作中国新诗,比如胡适、刘半农、郭沫若、徐志摩、陈梦家等诗人。他们不仅创作了优秀的新诗,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歌词,为现代歌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开端。1926年,由刘半农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由赵元任谱曲后,瞬间风靡全国,影响深远。除了刘半农这首歌以外,由诗谱为歌曲的还有徐志摩的一些作品。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而新月派诗人代表闻一多所提出的音乐”“绘画美”“建筑这三美,概括出徐志摩诗呈现天然的音乐韵律,并且遵守诗歌的格律化,因此,他的诗拥有天然的音乐美,一经谱曲,立刻呈现出动人的音乐性,利于传唱。比如他的诗《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被谱成曲,歌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整首词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句反复吟唱,最后一句整齐押韵,完全符合闻一多所提出的新诗的三美。歌词优美整齐,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现代歌词的特征。

由新诗演变成为现代歌词,毫无疑问现代歌词与新诗得到了很好的契合,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从上古歌谣到《诗经》、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曲这一歌诗传统,也让现代歌词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2 中国新诗与现代歌词的分离:多种力量的结果

最早的新诗入歌也是具有选择性,并非每一首新诗都可以进行谱曲演唱。刘勰在《文心雕·通变》中提出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所以,一种文体经过发展后渐渐会演变或者衍生为另外一种文体。那么,对于新诗与现代歌词来说,分离也可能是一种必然的经过,更存在着多种原因。

2.1 诗语言与歌语言的不同

歌词贵平易,诗多深奥;歌词贵感性,诗多智性;歌词贵直露,诗多掩饰;歌词贵清晰,诗贵歧义;歌词讲究朗朗上口,节奏紧凑,诗歌多婉转,曲径通幽。由此可以看出诗与歌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中国新诗在初期的探索发展到后面一步步趋向成熟。诗歌语言等也走向诗体化,而歌词毕竟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文体,势必在创作时会更加偏向于口语。这样易于大众传唱和接受。三十年代的诗人卞之琳为例,他的代表作《断章》,当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风靡一时的时候,这首新诗却不能谱曲进行传唱。同样的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整齐的韵律有一唱三叹之感。音乐化的语言让歌词的音乐性更加强烈,这就是一首为歌而写的诗。但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等,却不能谱曲演唱。因此,诗语言与歌语言所存在的差异成为新诗与现代歌词融合的一大阻碍。 2.2 新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影视歌曲的出现

从晚清以来,上海就是除了北京以外的另一个繁华都市。受殖民文化的影响,1920年代在这片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市民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流行音乐开始在上海萌芽。1927年,一首由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一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拉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流行歌曲和新诗是现代诗歌两个分支。在歌词方面,黎锦晖打破了封建礼仪的束缚,大胆的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淳朴爱情,在当时被称为家庭爱情歌词,体现了文化运动后,新女性突破长期封建思想束缚。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但是当这首歌曲造成广泛流行的同时,它和它的作者却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指责,引来了众多非议。而当流行音乐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生根发芽的时候,有声电影也在1926年进入了上海,电影和音乐开始密切合作,而电影歌曲也成为了新式音乐的一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流行音乐影视歌曲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歌词的创作内容,歌词所呈现的内容多以爱情题材为主,以及花前月下、悠闲自在的生活题材,和部分描写那个特殊时代享乐主义的内容,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显得很格格不入,因此,诗人们也都望而却步。 2.3 专业作词人的出现

如果说开创中国近代音乐新纪元的是学堂乐歌,那么,沈心工就是吾国乐界开幕第一,因为沈心工不仅在小学开设乐歌课,还大量进行乐歌歌词创作,比如《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从军歌》《爱国》。因此,他成了近代大量写歌词的词作家。除了沈心工以外,还有李叔同、萧友梅、黎锦晖等词人。到了三十年代,创作方面除了黎锦光、陈歌辛之外,还有贺绿汀、田汉、塞克、光未然等。很显然,这些词作家(有些是音乐家)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歌词内容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作品代表着歌词创作的新水平。新诗给予现代歌词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但又在新诗的基础上开拓出了新的天地。正是在这样一种区分下,新诗与现代歌词也渐渐产生了分离。 3 ——诗结合的未来

在中国新诗产生之初,它是以谱曲传唱的方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传播,所以歌词呈现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到了二十年代末以后,随着新诗不断发展成熟,与歌词的分离越来越远,在后面的发展中,歌词很少再与新诗结合。诗人和词人试图重新寻找诗和歌新的结合,希望能呈现出诗与歌词结合的复兴,而且也越来越多的人在注意这个问题。

近期,央视推出的一档深受大众喜爱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让中国新诗与现代歌词的融合看到了希望。《经典咏流传》以古典诗词为基础,当代词人对原有诗词进行改编或原文引用,谱以现代曲调进行传唱。那么同样如此,出现了舒婷的《致橡树》谱曲,到木心的《从前慢》,再到最近的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谱曲进行传唱,这是否预示着未来诗结合会变成一种趋势,也让诗人和词人找到了诗和歌的新的结合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6c89a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