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侵犯》,欢迎阅读!
侵犯
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一)侵犯的构成
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社会评价指的是,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的;此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侵犯,即被认可的侵犯。广义的侵犯包括以上三种情况,而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 (二)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1)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人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自我保存本能使人适应环境避害趋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来,他指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人类基本本能,两者是对立的。死本能是个体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人只要活着,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是竞技、冒险等。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社会认可的宣泄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释放途径,如体育等。
(2)罗伦茨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医学及生物学奖,1973)的习性学家。他的侵犯理 论是从动物习性研究得出的。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使幼小后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使物种能代代相传,同类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要采取耗散侵犯巳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机会,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性。 2.挫折——侵犯学说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条件”。这种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
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强化、联想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冷漠与畏缩,处于无能为力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研究表明,习得的无能为力与个体归因有很大关系。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特殊性因素的归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a0c6f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