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1、床单位:指住院期间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设备,它是患者休息、睡眠、饮食、治疗、活动与排泄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2、主动卧位:是指患者自主采取的卧位。见于轻症患者,通常患者身体活动自如,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并变换舒适卧位。
3、被动卧位:是指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卧于由他人安置的卧位。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由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
4、被迫卧位:是指患者意识清楚,且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如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5、分级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与不同级别的护理。 6、入院护理:病人经过门诊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作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7、出院护理:病人经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转院,或不愿意接受治疗而自动出院时,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8、保护具: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确保患者安全及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各种器具
9、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急诊患者、陪护人员、探视人员,还包括医务人员,主要为住院患者。
10、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一切污垢、尘埃,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过程,并非杀灭微生物。清洁是预防医院感染有效、经济的基本措施
11、消毒:消毒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或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2、灭菌:灭菌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以及芽孢的处理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微生物,也包括细菌孢子真菌孢子。
13、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过滤、辐射等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清除会杀灭。 14、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用过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发生改变,导致其死亡而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是临床上有效且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15、光照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照射或臭氧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 16、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态或气态的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7、化学消毒剂: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细菌细胞膜破坏,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繁殖。
18、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以及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19、无菌区;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20、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21、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2、非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但又被污染、或未经过灭菌处理的物品
23、隔离:通过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同时使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24、清洁区: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人不应进入的区域。
25、半污染区:也称潜在污染区,进行传染病诊治病区中位于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指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26、污染区:指被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7、终末消毒 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所住病室、所有物品和医疗器械进行的消毒处理包括病人的终末处理,病室物品的终末处理。
28、压疮:是指局部身体组织长期受压,血压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9、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30、体温过高: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又称发热
2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2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4、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 25、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26、间歇脉:在一系列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亦称过早搏动。
27、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简称绌脉。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28、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 29、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 扪之如细丝 30、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
31、交替脉 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交替脉是左心室衰竭的重要体征。 32、奇脉: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33、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其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成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20s),又开始重复以上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34、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35、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来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的一种饮食
37、试验饮食:在特定的时间里,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达到协助诊断疾病和保证检查结果正确的目的
38、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致食物,含有全部人体若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包含了游离氨基酸、单糖、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39、鼻饲术: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营养液、水及药物的方法。 40、冷热疗技术: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他利用低于和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达到治疗目的
41、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42、真性尿失禁:指膀胱内完全不能储存尿液,稍有一些尿液便会不自主的流出,排尿后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43、假性尿失禁:膀胱内储存大量的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的溢出少量尿液,随着膀胱压力降低,排尿即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尿液不能排空 44、压力性尿失:当咳嗽、打喷嚏、运动时腹肌收缩,腹腔压力增加出现不自主漏尿 45、尿储留:指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46、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47、导尿管留置术:导尿管留置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出尿液的技术。 48、便秘:正常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或排出干硬便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态。 49、腹泻:指正常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50、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51、粪便嵌塞:指粪便持续滞留在直肠内,水分持续被吸收,坚硬不能排出。
52、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灌肠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拍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协助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53、清洁灌肠:反复多次将大量灌肠液通过肛管经直肠灌入结肠,彻底清除肠道粪便,为手术和检查做准备。
54、肠胀气:指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集聚,不能排出,造成肠壁牵张膨胀。 55、肛管排气术:将肛管经肛门插入直肠,以排出肠腔内积气的方法
56、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指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57、皮下注射法H:皮下注射法是指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58、肌内注射法(IM):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59、静脉注射法(IV):是指从静脉注入无菌药液的方法
60、超声波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利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其特点可根据需要调节,雾滴小而均匀,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61、氧气雾化给药法:是利用氧气的高速气流,使药液形成细微的气雾喷出,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62、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高的原理,是将大量
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体内的技术。
63、静脉输血:将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临床上急救治疗疾病重要措施之一 64、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由于供血者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
65、护理安全:在护理的工作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身心、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死亡
66、护理事故: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或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67、护理差错: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给病人造成身心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
68、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凡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自杀、静脉输液意外、意外针刺伤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69、护理职业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70、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护士受到职业损伤,或将其所受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71、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之中,暴露于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管道、器具等,有感染某种疾病的风险,即称为护理职业暴露
72、标准预防:即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被这些液体污染的物品均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73、标本采集:是指以检验为目的采取患者少许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和脱落细胞等样品,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 74、危重患者:指病情严重且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患者
75、心肺复苏:是指对疾病、外伤、中毒、溺水、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救护措施
76、吸氧法: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氧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从而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治疗方法
77、吸痰法:利用负压吸引作用,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窒息、肺不张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危重、昏迷、年老体弱、新生儿、麻醉未清醒、气管切开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者
78、洗胃法:让患者口服引吐或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灌入洗胃溶液,反复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的方法
79、死亡: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
80、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活动功能的不可逆停止
81、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息护理等,是指由社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443831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