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欢迎阅读!
官路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教育,是学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内容.和谐教育的建设,包含了校园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校园环境与师生的和谐、教师与干部之间的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等等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于人自己身与心的和谐。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石.
学校是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驿站。当代学生面对现代社会因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致的时空、距离和竞争的变化,导致不少人透支身体和精力,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困扰,变得易焦虑、郁闷、甚至心理扭曲,虽然身体伟岸,但心理阴暗。
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1.5亿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全国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学生心理问题一般是因为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感问题、贫困、学习及就业压力等问题所致,其中,进入大学后的心理预期能否得以实现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根源.而这些问题,并不是进入大学后才产生出现的。目前中国的教育的现状仍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中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升学,“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少中学生为了顺利通过高考这个人生的“分水岭”,许多心理问题被暂时掩盖了起来;同时,应试教育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智商教育,轻情商教育;重政治教育,轻心理咨询的缺陷和弊端,使对学生心理、人格的教育成为误区和盲区,导致学生道德素质不高,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不强,心理脆弱、不健康,这些问题在学生进到大学后才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学校教育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理念,构建和谐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硬件),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软件)。软件比硬件更重要.一个人的成功50%靠心理因素,依靠的是精神力量;有诸多疾病中有60%的疾病和心理因素有关系。很多医师认为,要先治“心”病,后治实病,才是成功的医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释疑解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最难打开的是心灵之窗,最长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转变对孩子的培养方式,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更加重视、尊重、理解孩子个体的心灵感受;如果大学、中学、小学的每一名教师,都能做到:教育明理,以理服人;博学多识,以才昭人;人文关怀,以情感人;自身修养,以德聚人;带动养成,以身正人;
百倍地理解、引导、呵护、锤炼学生,尊重、信任、宽容、欣赏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在环境的春风化雨中,学会激励,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历练人品,健全人格,凝聚人气,扩展人脉,那么,学生们就能拥有一颗健康“心”,年轻鲜活的生命就会更加亮丽,更加灿烂,从而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美好未来!
如此,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会做人、能做事,则校园和谐,教育兴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稳定,他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 5.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如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贯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心理困境自救法]
人的一生,总有失意与困惑的时候.事业的挫折、学习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都是经常会碰到的,如不注意调剂疏泄,会导致内心矛盾的冲突,使自己陷入郁恐、焦虑、悲痛等心理困境之中,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此时,外界的帮助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自我解救,因而应学会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法。 1。 回避法 俗话说惹不起咱躲得起。“躲”也就是回避,虽简单但有实效。当某些人和事、某些场合使你郁郁不乐,或即将火冒三丈,体验到内心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地方驻足,以免“触景生情",找一安静处,静默十分钟,或听听音乐、散散步,都可分散注意力,淡忘烦恼,使内心趋于平静。 2。自勉法 自勉就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最终成功.在很多情况下,自勉能驱散忧郁、克服怯懦,使自己恢复乐观与自信。 3。自慰法 所谓“想开点”就是自慰法,为自己找一种“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例如“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虽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但总比懊恼、沮丧强。也有许多事,换一个角度看,不难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失之东偶,收之桑榆”。但自慰总有些自欺欺人,常用也会防碍对社会的适应。
4.宣泄法 国外某工厂一房子里,一位怒气冲冲的工人,对着橡胶塑的“经理”,拳打脚踢,破口大骂…….这不是疯子发狂,也不是演戏,而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渲泄疗法。渲泄有助于调理大脑皮质功能,对心理紊乱、压抑感、反抗、破坏心理等治愈率颇高。可以在适当地方大叫一番,痛哭一场,或是适当地发脾气,都可以渲泄内心的郁积,摆脱恶劣的心境。当然,渲泄应该是适度,以自己能接受为前提.
5.倾诉法 心中的忿闷、悲伤等也可以向亲友,甚至是不相识的人倾吐,相信对方在理解你此时的心境后会及时给予你善意的劝慰;也可以把心中的郁积通过记日记、写作等诉诸文字,在”一吐为快"后,可以排解出心中的忿闷,尽快走出心理的困境。
6.升华法 把负性心理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社会、对已都有利的方面,确实难能可贵。如司马迁遭宫刑而著《史记》,居里夫人在丈夫横遭车祸的不幸后,用努力工作克制自己和悲痛,完成了镭的提取,这跟一个人修养、觉悟密切相关,而且更需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自信心训练法]
第一,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你要注意自己做得好的几件小事,并尝试因此而给自己一些赞扬。通过这个小小的练习,会使你增加乐观与自信,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第二,将思想集中在这件事上,回忆自己为完成这项工作经历的每一个细节.赞扬自己:告诉自己,你是一个英雄,完成了了不起的工作,正确地运用了自己的心智,等等。这样你就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下一步,检查是否有你可以做的、合理和可接受的情况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改变现状,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在这一阶段,找关于同一情况的其他真实话语,这话语不太消极,甚至是积极的。
第五,在下一阶段,当你满意新话语进,用几分钟时间独处并避免受到干扰,以便对自己讲这新话语时.慢慢地对自己重复这些话语,同时以你感到最舒适的方式进行呼吸.持续说着直到你觉得全身放松和舒服为止。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内将这个练习重做几次,努力养成避免消极自谈的习惯。 注意:你可能会发现做练习闭上眼睛对自己更有帮助,效果也更好.
2013.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1e6e95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