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习俗》,欢迎阅读!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 纪念孝女曹娥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人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众说纷纷,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
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又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驱魔祛鬼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在河南当然也是家喻户晓。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还要吃煮熟的大蒜,败毒祛病。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画额: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香囊又叫香袋、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避邪驱瘟。
带“五彩线”: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五彩线”又叫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05d23f90c69ec3d5bb75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