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互见法”中的“见”

2023-01-22 05:07: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议“互见法”中的“见”》,欢迎阅读!
互见,小议
小议互见法中的

最近接连听了几节《〈史记〉选读》的教学研究课。课上,授课老师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司马迁在他的纪传文体中所创造并多处采用的互见法无论是侧重于赏析互见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精妙,还是侧重于依托互见法来引领学生把握人物性格,都能很好地解读互见法只是对互见法中的字,的读“ji,有的念“xi,莫衷一是。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这其实很有必要分辨清楚。

先来看两个词条的解释: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现代汉语词典》1466页)

【瑕瑜互见】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的光彩。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两不相掩。《中国成语大辞典》1393页)

对照可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是两词典的共识,只是对该成语中的字,分别标注为“ji“xi

试做如下分析:

一、因声求义、音随义转的训诂之法,的两读显然与其动态的方向、方式有关。读ji鄋时,多有看到、看出之意,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读xi鄋时,多有表露、显现之意。同时,由于上古没有字,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譬如:《史记·刺客列传》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在无具体语境的情况下,互见ji鄋没什么可讨论的。那瑜互见中的为何会出现两种注音呢?笔者认为皆有道理——从观者的角度看,玉上的斑点和光彩同时可看到,故瑕瑜互见读作;从玉的角度说,玉上的斑点和光彩又同时呈现,故瑕瑜互见读作。

有一个说法,叫孤证难以成立。因此,我们不妨再看一下《汉语大词典》互见的词条。

【互见】交互出现。《后汉书·卢植传》比年地震,彗孛互见。·葛洪《抱朴子·省烦》今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

【互见】互相参见。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新五代史·职方考》五代短世,无所迁变,故亦不复録,而録其方镇军名,以与前史互见之云。

不难看出,互见中的是可以两读的,只是一旦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应当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读音。因为音随义转并非空话。那么,司马迁创造并

精美文档

1


在《史记》中所多处使用的互见法又该怎么读呢?

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文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可见,司马迁采用互见法就是为了更为全面而又独到地表现人物、刻画形象。

我们今天阅读《史记》,解读人物,自然应以人物的本传为主,同时也应用心查看那些不宜在本传述写而在别的篇章中呈现的内容,交替地去看,可谓见(ji鄋)

司马迁当年创作《史记》用了互见法我们今天阅读《史记》要会互见两个说法中的显然不能同读。

其实,像这样JX一声之转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如:解、降、系等。

精美文档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b38b8b7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