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海南大学植物学2012年复习题——第8章》,欢迎阅读!
植物学复习题 第八章_花
一、如何理解花的本质?为什么说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可称花器官?
答:从形态发生和解剖结构来看,花是适应生殖的不分枝的变态短枝,其中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均为变态叶。严格地讲,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都属于器官,因此在研究花发育的问题时,称它们为花器官。但习惯上将花作为一个器官——生殖器官来看待。
二、单雌蕊、复雌蕊和离生雌蕊有何区别?
答:一朵花中,仅有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称单雌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联合而成的雌蕊称为复雌蕊;有多个心皮相互分离并各自独立形成雌蕊的称为离生单雌蕊。
三、胎座、子房位置和花序各有哪些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胎座的类型有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和顶生胎座。其分类依据有:心皮的数目和联结情况以及胚珠着生的部位等。 花序的类型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无限花序又可分为简单花序与复合花序,简单花序包括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隐头花序等;复合花序包括圆锥花房、复穗状花序、复伞形花序、复伞房花序等。有限花序可分为多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和单歧聚伞花序。花序分类的依据是花序轴分枝的方式和开花的顺序。 子房的位置有: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和下位子房。分类的依据是它与花的其他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的相对位置及愈合情况。
四、试分析花形成和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学与遗传学基础。
答:其形态特征是:当花分化时,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表面积明显增大,不再产生叶原基,而成为花分生组织,进而分化出花的各部分原基,最后发育成花或花序。花的各部分原基的分化顺序通常是由外向内进行,即萼片原基发生最早,以后依次向内产生花瓣原基、雄蕊原基、心皮原基。
成花的生理基础有:春化作用和光周期感应。某些植物的成花,需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诱导或促进开花,此现象称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和低温范围,则因植物的种类、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通常是在茎端的生长点。试验表明,温度、光量、湿度等对开花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植物开花的决定性因素是随季节变换而发生的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光照长短,即昼夜相对长度对植物开花的效应称为光周期现象。不同种类植物的开花对日长有不同的反应。植物的叶是感受光周期的部位,而发生反应的部位则在茎端,因此一般认为植物的叶感受光周期后,将某种信号物质从叶转运到茎端,这种开花刺激物是什么,至今尚不了解。
成花的遗传基础:控制开花的途径有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自主途径和赤霉素途径。每条途径都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抑制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作用于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是决定茎顶端分生组织性质的关键基因。
五、花的哪两个部分与有性生殖直接有关?简述依据。
答:雄蕊群和雌蕊群。
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被子植物的雄性细胞(雄配子,精子)由雄配子体(花粉粒)产生,而花粉粒则产生于雄蕊花药的花粉囊中。雌性细胞(卵细胞,雌配子)由雌配子体(胚囊)产生,而胚囊则产生于雌蕊子房中胚珠的珠心组织(大孢子囊)中,所以说花的雄蕊群和雌蕊群是与有性生殖直接相关的两个部分。
六、花药的哪些部分为二倍体?哪些部分为单倍体?
答: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药隔薄壁细胞、药隔维管束等为双倍体,花粉粒为单倍体。
七、试分析绒毡层在花粉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答:绒毡层细胞与花粉囊内的造孢细胞直接毗连,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其细胞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酶,并有油脂、胡萝卜素和孢粉素等物质,可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结构物质。绒毡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胼胝质酶,能适时地分解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的胼胝质壁,使幼期单核花粉粒得以释放。花粉粒外壁的孢粉素、纤维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素、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均是由绒毡层细胞合成、转运而来。
八、胚囊的哪些部分为二倍体?哪些部位为单倍体?
答:胚囊的卵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都是单倍体,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是单倍体,如果形成次生核,则是双倍体。
九、试分析被子植物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及其雌雄配子的形态特征与功能。
答:成熟的7细胞胚囊即为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这7个细胞是: 1卵、2助、3反足、1中央。2个助细胞与卵细胞紧靠在一起,呈三角鼎立状排列于珠孔端。助细胞的细胞壁从珠孔端至合点端逐渐变薄,近珠孔端的细胞壁较厚,并向内形成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丝状器,丝状器的出现,增加了质膜的表面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转。助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偏于珠孔端,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器,代谢高度活跃,除能将从珠心组织中吸入的代谢物质运进胚囊外,还可合成和分泌趋化性物质,对花粉管进入胚囊有着定向引导作用,受精后助细胞很快解体。 反足细胞在胚囊中位于胚珠的合点端,多为3个;但也有些植物的反足细胞经次生增殖而形成多个。反足细胞具有传递细胞的性质,能将珠心组织中的营养物质转入胚囊,在受精前后退化。
中央细胞体积很大,具大液泡,有2个极核。在受精前,有些植物的2个极核融合为一个次生核,中央细胞具有从珠心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向外分泌消化珠心细胞的酶的作用。
卵细胞是雌配子体的雌配子,成熟的卵细胞呈洋梨形,高度极性化,核偏于合点端,在珠孔端的细胞壁厚,近合点端的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消失。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即新一代孢子体的雏体。
成熟的花粉粒及其花粉管是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含有一个营养细胞和两个精细胞。营养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几乎占据了雄配子体的整个空间,营养细胞的核结构松散,体积大,染色浅,细胞质中含有数量较多的细胞器和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对花粉管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的两个精细胞是雄配子体的两个雄配子,精细胞是裸细胞,有各种形状,具很少的细胞质和细胞器,随花粉管进入胚囊后,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一个与中央细胞的二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十、被子植物正常受精的条件是什么?双受精作用的结果如何?
答:传粉、花粉粒和柱头表面的识别、花粉萌发、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的生长、花粉管进入胚珠与胚囊、释放出两个精子等是被子植物正常受精必须的过程和条件。其中传粉,特别是异花传粉最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适宜的传粉媒介。
双受精作用的结果是:由花粉管送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十一、自交不亲和性有何生物学意义?它主要包括哪两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自交不亲和性是被子植物预防近亲繁殖和保持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机制,在被子植物的早期进化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交不亲和性包括配子体型和孢子体型两种类型。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表型决定于花粉自身的单倍体基因,花粉生长的抑制常发生在花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339c13ba0d4a7303763a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