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 前四篇

2022-04-26 23:34: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园诗话 前四篇》,欢迎阅读!
诗话
一、诗言志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与李通讼逋租于严尤。尤奇而目之。光武归谓李通曰:严公宁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日后封王。韩大怒,以为侮已,奋拳殴之。都是一般见解。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最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字韵,寄托遥深。 【译文】

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寄托希望,马武之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晋文公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光武帝在落魄时,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严尤因感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的人断定他日后必定被封王。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日后会有所作为。鄂西林相公曾在《辛丑元日》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草还未长出。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这都是他做郎中时所作的诗。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日后将出将入相。他做了七省经略后,《在金中丞席上》说:扪心自问,我们都很幸运地被提拔,屈指算一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济世奇才呢?他还在《登甲秀楼》绝句中说道:袅袅炊烟像千条轻丝飘浮在中午的天空,此时正是千家万户饭香菜熟之时。请问那年那月会招来济世救民的火焰?只见武侯旧祠被树缝中透来的夕阳照得金黄一片。他居然以武侯自比,没有得志时的气象迥然不同了。张桐城相公则不然,他从做翰林一直到做宰相,所作诗歌都是一个风格。他最清秀的诗句有:柳荫下的一湾春水曲曲折折地流淌,重重叠叠的山峦旁百花竞相开放。”“叶子底下开的花,人虽然看不见,一双蝴蝶却早已知道了。”“溪边种花就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水中映花,一枝便化作两枝了。他在《扈跸》上讲:似乎让人怜悯的龙钟老头,却能趁着满天星斗骑马踏冰。在他的《和皇上风筝》中又讲道:筝在九霄上空飞行,靠日光的照射而绚烂多彩,四面虽有旷野之风的吹拂,风筝却依然仗绳子的稳定作用而逍遥自在。此处押字韵,寄托了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诗在骨不在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

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城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


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三百篇》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率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代的歌谣与《三百篇》不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不同。难道风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制约的吗?许浑说过:吟诗好比求道成仙,骨子里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可见,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风骨,不在于格调。 三、 存是去非 【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各自成家,毫无门户。一传而为七子,再传而为钟.谭,为公安;又再传而为虞山。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凡人各有得力处,各有乖谬处,总要平心静气,存其是而去其非。试思七子..谭,若无当日之盛名,则虞山选《列朝诗》时,方将搜索于荒村寂寞之乡,得半句片言以传其人矣。敌必当王,射先中马,皆好名者之累也! 【译文】

明朝的门户观念,不只是在朝廷上有,在作诗方面也有这样的表现。当明诗处于鼎盛时期,高...徐各自成一家,却毫无门户观念。然而自他们之后,从明七子始,到后来的钟.谭及公安派,以及后来的虞山派,他们都互相攻击诋毁,打出各自的旗帜,真是十分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因此应平心静气,保留正确的而去掉错误的。试想明七子...,假如没有当当时的盛名,那么虞山选录《列朝诗》时,必须从荒村野岭那无人知晓的地方搜集,只不过搜得只言片语传给后人罢了。攻敌一定要先擒王,射人一定要先射马。批评人就要切中其要害,而门户观念只不过是喜好名声的人的牵累罢了。 四、政简刑清 【原文】

乾隆丙辰,余二十一岁,起居叔父于广西,抚军金震方先生一见有国士之目,特疏荐博学宏词。首叙年齿,再夸文学,并云:臣朝夕观其为人,性情恬淡,举止安详。国家应远生才,必为大成之器。一时司道争来探问。公每见属吏,谈公事外,必及余之某诗某句,津津道之,并及其容止动作。余在屏后闻之窃喜。探公见客,必随而窃听焉。呈七排一首,有句云:万里阙前修荐表,百官座上叹文章。盖实事也。公有诗集数卷,殁后无从编辑,仅记其《答幕友祝寿》云:浮生虚逐黄云度,高士群歌《白雪》来。《题八桂堂》云:日天香生画戟,有时鹤舞到匡床。想见抚粤九年,政简刑清光景。 【译文】

乾隆丙辰年间,我二十一岁,到广西去看望叔父。抚军金震方先生一见到我,就把我看作对国家有用之材,并特别推荐我入博学鸿词科。他首先问了我的年龄,然后夸我的文才学识,并说:我早晚观察,他为人性情恬淡,举止安详。国家应运生才,他一定会成大器。一时间司道争相前来探问。先生每次见自己的部下,谈完公事,必定谈到我的某首诗某句话,津津乐道,说时还带着表情和动作。我在屏风之后听了暗暗高兴。一得知金公有客人来,我必暗暗跟随到后边偷听。我曾呈给他一首七律,其中有句说道:在万里边关还要写推荐别人的表文,在百官座上夸别人的文章。这都是事实。金公有好几卷诗集,死后却没有人编辑,我仅记得他的一首《答幕友祝寿》说:一生漂浮像云一样地虚度过去,交往的高士一起高唱《白雪》歌。《题八桂堂》说:满天都是香味,在我摆放画戟的屋里,有时会梦见仙鹤在枕边跳舞。从这里可以想象出金公在广西做官的九年,其政治简练,刑法清明的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9a296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