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作者:徐萍
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
【摘要】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抵经历了从解放初期到58年,58年-66年,66年-78年,78年以后这么几个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的苏联体系,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发展,风风雨雨六十年。本文对这段历史,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力图客观反映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国当代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理工、师范优先;发展停顿;发展快车道 1 引言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回顾这段历史,既波澜壮阔,又迂回曲折。风风雨雨六十年,大抵经历了从解放初期到58年,58年-66年,66年-78年,78年以后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其中,有成功,有挫折。历史的,客观的总结这段历史经验,对于今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2 从解放初期到58年
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特点,可以概括为:全盘苏化,院系调整,理工师范,各领风骚。 五十年代初,战后世界形成东西方两个阵营,中国党和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老大哥”,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国的楷模。
彼时,中国百废待兴,规划中的工业化美好蓝图,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理工科专业,被提到了特殊的高度。同时由于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和高等教育基础过于薄弱,所以,在经济建设和文教科技方面按照苏联模式、依靠苏联专家,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高教苏化的显著标志就是院系调整,其核心内容,就是按照专业设立院校。拆分了许多综合性大学,重组、新建、强化了一大批专业类院校,其中主要是工科院校。如钢铁学院,化工学院,石油学院,船舶学院、航空学院等等。几乎每一个工业部门都对应有相应的工科院校。同时还有综合性工业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遭遇肢解。清华大学人文类学科、浙大的文史、医学、农学等被拆分。几成纯理工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苏联模式,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尽管理工科和师范教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具有充分的合理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是新制度的优势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调整,将人文学科的发展置于了从属地位,特别是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几乎从体系中消失,如此看来,值得商榷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轫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 3 58年—66年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相对稳定。由于中国自己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教育革命”的理念在高层逐步成型,中苏两党关系逐步恶化等等,高等教育领域逐渐“脱苏化”。尽管高等教育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但这段时间培养的大批人才和科研成果,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这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亮点。 4 66年—78年
66年—72年,中国高校停止招生。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陷入瘫痪。1972年,部分高校恢复招生,在最初试行了简单的入学考试后,决定在继续废除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招收学员。由于免试入学,学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在理工科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常常陷入困境。一个著名笑话,来自原清华大学教育长,他面对CCTV的记者,侃侃而谈:“那时候,摸底考试,1/2+1/2,有同学等于2/4。”
这一时期,重创了中国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停顿甚至倒退的十年。 5 78年—
改革开放初期,有两件最具改革开放色彩的标志性事件,一是农民分了田,二是大学恢复了高考。一时间,农民种田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风尚积极向上的主流。
78年春秋两季,有两批大学新生入学,史称“77级”,“78级”。他们的到来,迎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二个春天,高等教育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质量大幅度提高,国际交流日趋常态化,当年被冷落、边缘化甚至废除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重新得到了的应有的重视。一批批高校进入985,211等工程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一批顶级大学的现实追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上世界九十年代中后期以降,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和扩招,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蔚然成风,高等教育的发展,再次成为社会的热点,毁誉参半。 6 结束语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经过六十的风雨历程,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它正在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源源不绝,不舍昼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50-357
[2]方晓东,李玉非.新中国教育60年回顾与反思[J].人民教育,2009,17:
[3]周元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变迁的主题变奏与时代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04):50-67
[4]程天君.教育改革的转型与教育政策的调整——基于新中国教育60年来的基本经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04):33-49
[5]刘晖,邹艳春.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19-23 [6]王孙禺,刘继青.从历史走向未来:新中国工程教育60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36-48
[7]别敦荣.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4):50-55
[8]王寰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成效不足[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0-36 作者简介:
徐萍(1963-),女,讲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8019f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