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教案(吴雪玲)》,欢迎阅读!
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材分析:歌曲 《我是草原小牧民》
这是一首以蒙古族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 跳动的节奏、 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 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 拍, 五声羽调式, 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 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 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 快乐欢唱的形象。 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 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 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衬腔 “啊哈嗬” 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 富有动力感的旋律, 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 天真活泼、 自 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 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听、 唱、 舞、 奏、 创等音乐实践活动, 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 体验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 有感情地唱好 《草原上》 《我是草原小牧民》, 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三、 欣赏管弦乐 《森吉德玛》, 通过比较的方法, 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使音乐产生不同的情绪, 熟悉主题并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四、 欣赏二胡曲 《赛马》, 感受音乐奔放、 欢腾的情绪, 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熟悉主题并听辨出主题 2 重复了几次。 认识二胡并记住二胡的音色。 五、 唱准 “ 3 、 5 、 6 ( m 、 s 、 l )” 三个音的音高, 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并能在实践 活动中听辨和运用。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
演唱 歌曲 《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基本要求
1 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欢快, 表达了草原小牧民自 豪、 喜悦的心情, 速度稍快。
教师在范唱和指导学生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速度, 启发学生唱出自 豪、 欢快的情绪。 2. 这首歌曲的节奏比较密集, 八分音符较多,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分音符的时值特点。 教师在指导演唱时要多示范, 在学唱的过程中先用稍慢的速度, 边打拍子边学唱, 学生基
本学会后要用合适的速度来演唱。
3. 教师可以把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打节奏, 以加强对八分音符、 四分音符时值的感受。 然后可以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 用合适的节奏 ( 如歌曲 的一二乐句用“ ” 的节奏, 后面几句用 “ ” 的节奏) 为歌曲伴奏。
4. 蒙古族自 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 蒙古族人民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 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 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节奏明快, 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 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因此, 学会歌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 边唱边表演。
5. 学会本歌曲后, 教师可以按课后要求, 将 《草原上》、 《我是草原小牧民》 连起来按 AB A 顺序复习演唱, 在复习演唱中比较它们的不同。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 导入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2、复习歌曲《草原上》。 3、聆听二胡演奏《赛马》。 (可以简单的问几个关于《赛马》这首乐曲的一些问题,以此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 × │ × × │ × — ‖ 我是 个 草 原 小 牧 民 ×× × │ × × │ × × │ × — ‖ 手拿 着 羊 鞭 多 自 豪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时小节及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67f4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