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琴弦——当代著名油画家靳之林的油画创作解读

2022-12-06 04:31: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触动心灵的琴弦——当代著名油画家靳之林的油画创作解读》,欢迎阅读!
靳之林,油画家,琴弦,油画,触动
触动心灵的琴弦——当代著名油画家靳之林的油画创作解读

作者:周岩

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1



艺术创作总是与艺术家本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认识密不可分的,它既是人类意识的体现,也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人类情感思想的表达。这种情感是多维的、复杂的,如果艺术家足够的热爱便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那么这件作品一定是感人的、生动的,一定是件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也就获得了成功。当代著名油画家靳之林在他艺术作品中,以其对生活和自然地长期积累和凝视、品位,并以精湛的艺术技巧相结合,找到了一种充分表达自身情感的方式。加上靳之林老先生对油画艺术的热衷,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以他自己独有的诚恳、真实深深地触动了观者的心弦,与观者产生了共鸣,得到了情感上的交流,并与人们潜在的意识形成了统一,观者会为之动容,或喜或悲。

也许当大多数人在欣赏古典大师作品的时候,只是怀着一种敬仰的临摹之心,因为年代的久远,文化的不同,这种时空的差距使画家与观者之间拉大距离,所以人们只能非常谨慎地说看不懂大师的作品。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艺术家的个人世界,当我们用心真正去体会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以创作者的视角去理解和品味生活,或者有与之相同的生活经历的时候,你一定会被他所表达的情境所触动。靳之林老先生被大家所熟知,当走进他的艺术作品时,一定会被一种封存了许久的记忆或感觉所震撼。他的画让人想起了内心中遗忘的一角,让人兴奋又略带伤感。那些故乡的黄河、黄土高原、农家小院、陕北的农民等,在每个远离家乡的人的心中都会产生心绪——深长的断断续续的情绪总会突然被某一事物所激发。当你第一次看到他作品时,作品的乡间本土气息让你感受到纯净的、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那片童年的记忆一下涌上心头。一件感人的作品一定是画家本身最本质的感觉。靳老先生是性情中人,在朴实、温和的外表下,内心是火一样的坚毅和热情。他曾无数次踏上返乡之路,这样,他可以放松身心,感受自己,尽情地倾诉他的徘徊、他的困顿、他的疑惑、他的忧虑、他的哀怨。这就是故乡的力量,更是他心灵的体会和召唤。面对怀乡的画面,你会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亲切感,这种情感是精神的情感,它让你怦然心动。

时代性、民族性是靳老先生艺术创作的标志。时代性,一是绘画表现形式和绘画表现方法。另一是审美情趣。他本人不断地探索着民间美术中特有的鲜活生命力的本原文化精神,在保持油画语言品质的同时,又融汇中国笔墨的写意精神。在油画创作中加入了中国画用笔和手法,逐渐的使油画创作具有本民族风格特性。这种特性完全地融入在画面之中,并以自己的个人油风格体现出来。靳尚谊先生对他在1997 年以后创作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靳之林作品相当写意,形很不具体,大感觉却具体,笔法灵活生动,意境超脱和超越了该情该境的真实感,达到了本身的一种抽象美。在用笔上不是欧洲方笔摆的理性笔法,而是自由抒发的中国传统的笔墨,生动而不轻浮,奔放而不粗泛,感觉内在细腻,造型丰富深厚,具有鲜明的个性”。[1]靳老先生的作品,无论是雪景还是黄河,或是玉米地,都是对大自然歌颂,是豪放的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赞美,从自然、生命、精神等方面加以张扬。画面的景象不再是单纯的“观物取象”,而是“心象”,是寄寓于眼睛之所见形象,在对自然的理解上凝固在画面,用符号性线条组合成画面,把“天人合一”的中国画观念淋漓尽致的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是中国人的自然观的传达,是一种激情、精神的记录,是一种“激情大写意”的画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诉说着自然。“艺术为人类情绪的冲动,以一种相当的形式表现在外面,由此可见艺术实系人类情绪得到调和或舒畅的一种方法。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在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2]这种情怀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只是在我们的不经意间被掩饰、没有机会或方法去表达,或者是被扼杀。然而艺术家们敏锐地捕捉到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尽可能的诠释出来,这恰恰与部分人的心灵产生


了共鸣与回应。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去研读、欣赏,观者的心也得到了愉悦,这正是艺术家们创造的目的之所在。

靳之林的作品每一笔无不充满着灵魂,每一块颜色都体现着自己的生命,每一幅作品都是有感而发,这正是画家的最精妙之处。他笔下的黄河扭成了九曲十八弯,在乾坤湾遇到了阻力,绝不屈服,终于冲出河道,直奔向前。虽然用的是油画颜料,但用的笔却是毛笔,用线挥洒情感。色彩感非常敏锐,飞溅的水沫融入那深深浅浅的黄,把黄土的厚重和水的生命力激昂的碰撞出绝响。他画玉米地,把旋转生长的茎叶看作“生生不息”的象征。他的毛笔用回转的“S”型来歌颂着这生命的活跃向上。飞扬的笔触,把风吹过丰收的玉米垛的喜悦,传达得淋漓尽致。在面对陕北的黄土地时靳之林总是抑制不住地激动,于是,他的画笔也总是充满着活力的跳跃。在画雪景中,早在《延安的第一场雪》,他就创造性地调配出“葡萄紫”色,给他的雪景增色不少,对色彩细腻的感受,和对天地混沌、天人合一的意念的真切传达直透画面。在画荷花时,未达到和气贯通、连接,荷秆延伸,接天接地。他还开创了油画四条屏探索,其国画素养为他的油画创作打开了新的天地,更使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者无不为之震撼。

在靳之林的作品中体会到的是一种生命、是一种存在。他油画创作中总是充满着一团

“气”,这个“气”乃是阴阳和合、生生不息的中国的本原哲学宇宙观。“一位艺术家必须是一个实验者,因为他不得不用众所周知的手段和材料来表现高度个性化的经验,在常见的情景和事物中揭示新的方面和性质。”[3]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灵魂探索,是一种不厌其烦的,不知疲倦的精神尝试。感受世界、反映世界、诠释世界是每位艺术家的神圣的使命,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只为那神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靳之林油画大展将于中国美术馆展出.人民网.2010

[2] 林风眠.林风眠艺术随笔[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3] 杜威.艺术经验[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周岩,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d401ff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d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