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雅称

2022-04-19 08:01: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雅称》,欢迎阅读!
王昌龄,雅称,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雅称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一说为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约出生于公元698年,早年贫贱,靠农耕为生,年近三十才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博学多才,所以被授为汜水尉,因事被贬到岭南。后返回长安,授为江宁丞。安史之乱爆发后,王昌龄被刺史闾丘晓杀害,后张镐率兵到河南,诛杀闾丘晓为王昌龄报仇。

王昌龄在盛唐时期曾名重一时,与李白、孟浩然、高适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交情。王昌龄擅长写七言绝句,以其在西北边塞作的边塞诗最著,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与高适、王之涣、岑参并称“边塞四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包含了他宽大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边塞》。

七言绝句整首诗是由四句构成,每一句又是由七个字组成的。创作七绝诗并以此出名的是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昌龄年少时期生活贫苦艰难,一直以耕地维持生活,30岁左右入朝为官,一生仕途曲折,一波三折。但因擅长写诗,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甚好。而他个人的作品中以七言绝句为主,并且在唐代诗人当中,他的七言绝句最为优秀。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和唐代七言绝句作品的代表,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早早的就搬入了教科书中。王昌龄被赋予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的称号并非是徒有虚名的。他的七绝作品都是具有很突出的个人风格和特点的,并且他的表现手法也是独具一格的。他的七绝特点就在于有一种典雅、淡然之情,起承转合、含蓄委婉、沁人心脾。他更善于在作品当中熟练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层层渗透,让人有身在情境之中的感触,生动形象。

在王昌龄年少的时候,就出于好奇背井离乡去学道了。开元年间,正是大唐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那时的王昌龄对于唐朝鼎盛的向往终于实现,在诗中不断地对大唐盛世进行歌颂与赞扬,而这些赞扬的作品多以七言绝句为主,且最为优秀,所以被人赋予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这个称号。之后由于仕途一波三折,前途堪忧,丧失信心的王昌龄放弃仕途,弃笔从戎,踏上行军之路。

王昌龄是河东晋阳人,晋阳位于今日的山西省太原市,因而王昌龄是晋绥大地哺育出的一位爱国诗人。也有后人认为他是京兆长安人,祖籍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是矣非矣,至今尚难考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首豪迈壮阔的《出塞》,出自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笔下。


王昌龄出身贫贱,早年以农耕为生,然而自幼爱好诗书,颇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因而至而立之年,终于得中进士功名,跻身朝堂之中,于仕途上有所发展。古来文官命运,往往是几度沉浮,王昌龄也不例外。相传他为官之初,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一个类似于清朝翰林院编修的文职,并没给他带来多么辉煌的前程,在此期间,倒是结交了不少盛唐诗的名家,如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久负盛名的诗人,相互切磋间,令王昌龄在诗书造诣上颇有精进。

几年后,好不容易晋升至博学宏辞位上,却又不甚触怒龙颜,被贬岭南,而后辗转任江宁地方官,一直未能回京,直到数年之后安史之乱骤起,天下风云突变,大唐国本动摇,一代爱国诗人王昌龄亦在任上为刺史闾丘晓所杀,意境恢宏的边塞七绝,顿成人间绝唱。王昌龄的传世名作为数不少,其中尤以《塞下曲》、《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诗作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于大气磅礴中见婉转忧思,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写尽边关将士的爱国情怀与思乡之情。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2727ec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