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岳阳楼》,欢迎阅读!
一、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2、背景介绍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读准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显示诗歌节奏划分)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自由朗读。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三、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 四、读透诗歌 1、找诗眼。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六、佳句赏析、拓展深化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帘旌不动夕阳迟”是全诗写景最浓重墨彩的一笔,“帘旌”为近景,“夕阳 为远景,近景远景合二为一,视线由近及远。
颔联:“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 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惆怅之情。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最后一联,作者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七、诗歌总结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ece441ed630b1c59eeb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