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科研心路历程》,欢迎阅读!
我的科研心路历程
——教科研工作会议交流稿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
说实话昨天下午陶老师电话里把这个任务交给我的时候,我心里真没底。一是自己真的觉得水平不够,能力也有限,从事学校教科研工作仅有一年多,取得的成绩虽然也有几项,但还觉相差甚远。再一个生怕说偏了,说错了,误导大家,实在见笑。既然陶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这样发言的机会,今天就硬着头皮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随便聊聊我们共同努力着的工作吧。
对于搞教科研的意义每位教师都能顺口说出几点,但是真正在搞教科研、会搞教科研的老师可以说很少。在我印象中我校教科研工作总是处于不断交接的过程中。老教师没有压力了不屑搞,新教师占80%以上不太会搞,有的把它当成负担,挥之不去,有的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教师把热衷于教科研的人当傻子,“出现只有傻瓜才搞教科研”的怪论。我知道,越是这样,我肩上的担子越重,压力越大,接受学校教科室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还是感到云里雾里。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如何开展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一直是我苦苦思考的问题。实践告诉我,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埋头苦干,潜心研究摸索才会有所收获。
记得小时我妈妈总是用她那质朴的语调跟我们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直到现在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能不断的吃苦。我知道,要想让一个学校而非一个人燃起教科研热情,必须要做的是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具备让人信服的能力。所以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抓住一切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每天坚持从书籍和网络上汲取智慧,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通过坚持反思总结、通过坚持写教学随笔来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管理能力。
走进教科室一年,我做过的或者正在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昨天整理了,现在向大家简略的、实实在在汇报一下,如果有哪位老师曾经做过,效果不好,请千万提醒一下,避免我再走一程弯路。
明确指导思想:开展实用型科研,求实,求真;开展简易型科研,求过程,求收获。
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实施过程评价,提高教师开展科研积极性。我认为这是重中之重。为了让每位教师都参与进来,我组织了一次征稿活动,内容就是提出一些教科研方面的一些要求或者困惑甚至可以是一些奖励办法等等。我统计然后在行政会上研究通过,加入以前的内容,最后形成学校的一项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而且这样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想像中效果应该会好。
其次鼓励老师们大量阅读,并写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上交编辑成册,我把它取名为《师园智慧》。鼓励老师们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等等,也编辑成册,叫《随笔集》。
1
第三、在给老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同时,在校内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科研指导。比如:“关于论文和课题的选题”指导、“课题方案撰写”指导、“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指导等等。把大问题切成小块儿,然后逐个解决。经常开展科研联谊、座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第四、每学期邀请学术专家来校指导至少一次,其余大部分时间靠校内“专家”来引领。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资源力量,从身边学起,更有实践根基。
第五、每学期由两三个教研大组编辑一到两期《教科研信息报》,负责信息宣传与发动。收集教师的论文,编辑成《论文集》。成立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详实记录每位教师的教科研信息。
第六、实行三结合。与师训相结合,加强教师的科研和学习意识。与教育教学具体工作相结合,搞好各级课题研究。 与主题研究相结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校本培训本身是立足于教师们教育教学实际而开展的培训,强调实效才是开展的意义所在。我们每位老师教育教学任务相当重,时间精力都极度有限,我们必须努力寻求校本培训项目和教科研重点的结合点,把本校的校本培训项目与教科研工作重点结合起来,老师们集中精力主攻一项,减少老师们的多头绪操作带来的疲惫厌倦,避免不必要、不深入的形式研究,避免一些过多的外在压力造成的职业倦怠。
第七、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教科研工作。 因为走在教科研路上的老师都想自己成功,而几乎每位教师在成功之前都要经历这样一段心路历程:
2004年6月 曾经的恐惧
“曾几何时,我跟许多老师一样,一提到写论文,就感到头脑发晕,充满恐惧。因为教科研部门所说的论文必须有严密的论证,有丰厚的理论积淀,而这些正是我的能力所不具备的。在我们心里的写论文,无非就是东拼西凑搞些理论,然后胡乱地放进一些例子敷衍了事。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根本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论文除了能使自己学校的课题通过验收,除了得奖为学校争一点荣誉,除了评职称派一点用场,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的帮助,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几乎是没有什么大的帮助的。而教科研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最终为了学生的发展。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应该改变点什么了,我该走出恐惧,迎接挑战,应该脚踏实地的写一些东西了。我知道,自己明确了这个问题就向真正的科研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2005年11月 身心疲惫,开始懈怠
“大量随笔堆积出了一些漂亮的文章,随之各种奖项接踵而至。我感觉到了自己得分量,内心洋溢着满足。周围总能听到羡慕与钦佩的目光,我的腰更加挺直了。此刻的我好像变形了,我甚至有些陶醉。有时,我会把自己近来发表的文章翻出来看看,看着发表自己文章的很厚的一叠杂志和报纸,我感觉已经很满足了。在学校里,总能听到赞美的言辞。有的老师说喜欢读我的文章,有的则恭维
2
地说,到退休也写不出这么多东西来的。走到外面也一样,很多领导和老师都因为在报刊看到过我的名字说早已认识我了。或许是为了文章而写文章的缘故,或许写文章只是为了一种功利,我有些陶醉。感觉这些资本似乎已经够了,所以写作和研究的脚步开始放慢了,甚至开始停顿。”
“这一阶段,在写随笔之前我都极力刻意的去找理论支撑,渐渐地,身边的书可以借用的没了。我就那么干巴巴的写着教育故事,自己都感到没劲了。再后来,我感到教育就是重复,教育故事也是重复。当我感到教育研究茫然的时候,我想,大概我的研究也应该到此结束了。”“我知道,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凡都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看着身边潇洒生活的教师,我感觉我太累了。坚持每星期写一到两篇教育随笔真的好累,尤其是当我在研究茫然的时候,有时,我为了写一篇东西要在台灯下坐很久很久。越是这样,写出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没有味道。在我的身边,曾经有几个被我带动的教师,他们坚持写了一阶段以后,当我再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会调皮地装出苦恼的样子对我说,我实在没东西写,我实在写不出来,我这阶段太忙了。合作伙伴都离开了我,我更感到了研究和写作的疲劳。我对自己说,我太累了,我也停止研究和写作吧,和许多教师一样,能应付学校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零碎的教育故事的叙述,追求名利的研究,最终使我的研究没有走远。我的研究和写作开始懈怠了。” 2006年2月 觉悟来自新教育实验的引领
“正当我的教育研究热情渐渐走向低谷的时候,2006年的暑假,我在《中国教育报》上认识了“教育在线”网站。偶然的点击进入,从此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研究的世界。在“教育在线”,我认识了一大批坚持进行教育研究的老师。走进教育在线,我被感动了,终于弄懂了教科研全部内涵和意义,也懂了:只要行动,肯定能获得成功!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但写,而且坚持天天写,几乎不给自己懈怠的理由。我们再忙,有朱市长这么忙吗?他每天都有随笔上传的;我们再忙,有李镇西老师忙吗?他每天都有5000字的班主任手记发往教育在线。 2006年2月 在工作中快乐地研究
当把工作看成了研究,当把研究看作了工作,我才感到了工作的无穷快乐。首先,我觉得我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要把学生教育好,使他们健康成长;我要把自己发展好,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
上面的例子是真实的,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读了这位老师的内心独白,我更加明确我们教科室的责任,坚信每位教师在成功之前都要经历这样一段心路历程,我们要充分关注,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给予他们成功的信任与期待,并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位教师尽快完成这段心路历程。每位老师发展是这样,每一个学校的教科研发展更是这样,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说清楚没有。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感谢您的耐心,谢谢!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71ce53eefdc8d376ee32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