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贫困村怎样脱贫]贫困村脱贫标准[修改版]》,欢迎阅读!
贫困村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是带领村民脱贫。下面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3种脱贫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 脱贫先强志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固然有资源紧缺、环境险恶等先天性因素,但人穷志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江苏省滨海县卯酉河村沿街几十户村民,祖祖辈辈喜欢站在自家门前数人头。原来每月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是卯酉河村附近的一条街上的集市,沿街的村民什么事情也不做,就站在自家门前观望来来往往的人流。
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先从思想工作入手,动员广大村民向懒散告别,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卯酉河村五组有个叫陆亮的回乡知青是高考落榜生,在工作队的引导下,他决心扎根农村,搞出点名堂来。陆亮毛遂自荐,在竞选组长的大会上发表演说,保证用3年时间改变全组的贫困面貌。当选组长的第二天,他就组织青年突击队疏浚农田排水系统,改造盐碱地,向土地要产量,增加收入。这一年冬天,陆亮和青年突击队一共挖了3000多立方米土,降低了水位。第二年土地返碱的态势得到了抑制,棉苗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
30年过去了,五组家家住上了标准的农家住宅楼,男人们大多外出打工,妇女们在家留守,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搞副业。陆亮将妇女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绣花作业组,与苏州市某外贸公司建立起协作关系,刺绣产品远销欧美。现在,该组户均年收入5万元。 产业扶贫替代给钱、给粮
我国自1980年代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脱贫农民再次返贫的问题一直存在。据估计,每年的返贫率大约在20%~3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50%以上。造成返贫的原因除了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外,与这些地区干部、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很大关系。有些人认为养起这些牛羊,政府来年就不再扶持他,所以把扶贫的耕牛、种羊宰杀食用。个别领导会把扶贫款中相当一部分用在跑下一轮的“贫困帽”上,因为发展生产远不及“跑”扶贫款更来效益。
有媒体报道,某贫困山区脱贫后,第二年上级去调查情况时,有的村民把自家的粮食藏到地窖里,在来的干部面前叫穷。这些人主要是缺少自力更生的精神,一味地等靠要。思路决定出路。事实证明,给钱给粮不如产业扶持。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摘掉“贫困帽”。
2009年初,四川省金堂县高板镇高龙村两委按照上级产业扶贫的指导方针,结合高板镇提出的发展定位,借助成都市农林科研所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高龙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山顶栽林子,山腰填肚子,山下挣票子”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以干果种植和特种水产养殖为主的种养业,努力把高龙村打造成为丘陵区偏远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同时,在成都市农林科研所、金堂县农发局的支持下,高龙村开展生态养鸡、桃树管理、核桃树管理、蔬菜种植等实用科技培训1200人(次),拓宽贫困群众的科学种养殖知识面,为该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高龙村通过发展这些产业,可就地吸纳村劳动力230多人,在产业发展上基本形成了“点上出彩,面上开花”的良好势头。村党支部书记文敏说:“两年的产业帮扶,不仅彻底改变了我村没有支柱产业的窘况,还与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引来投资发展的龙头企业,解决了全村农业产业单一的局面,实现了农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2010年年终,在高板镇召开的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村建设评选大会上,7村2社区参加角逐,文敏代表高龙村两委,以“高龙醒了”为题,汇报了产业扶贫带来的变化,勇夺第一。 争取援手
贫困村要想彻底改变面貌,还离不开外援。村干部只要肯动脑筋,摸清上情,迈开双腿,就能跑到资金。
一是拓宽渠道。要利用人脉资源,如通过本村在外的发达人士,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如扶贫机构、财政部门、科委、老区开发促进会、慈善机构等搭上头,寻求扶贫资金。
二是发扬钉子精神,要有钻劲。全国有数千万贫困人口,因此,扶贫资金再多,也是僧多粥少。而且在同等条件下,给谁都可以。这就要求村干部发扬钉子精神,摸到一条门路,就要充分利用,总能感动有关领导,争取到扶贫资金。2009年,安徽省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立足改变本村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听说县财政局有扶持社会事业的专项资金,为了找到财政局长,他就在这位局长家的楼道里日夜守候,小区保安
把村党支部书记当成小偷,严格盘查,还惊动警方,弄得村党支部书记十分尴尬。一个星期后,局长从北京出差回来,听说此事,非常感动,破例下拨10万元专项资金,给村里修了一条水泥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d847d5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