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归纳(科学(期中))

2022-04-17 05:1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概念归纳(科学(期中))》,欢迎阅读!
期中,归纳,概念,科学
概念归纳——科学

第一单元:科学入门

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多观察、多试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以及认真思考而总结出来的。 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

测量时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如下:

看:看零刻度线、一大格的数值和单位及最小刻度。 用:刻度尺与待测部分并齐、紧贴,视线垂直尺面对准被测物件,对准“0”刻度线。 读:先精确、后估计(估计到最小刻度后一位) 记:写上单位。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页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常用的温度计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度数,度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不能把温度计用来搅拌。

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十分有限。体温计所指示的温度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把物体放在水下、地面或宇宙空间,物体所含的质量都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步骤如下

1 调平: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 称量:从小到大方砝码,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值。 3、整理物品。

我们无法用感官来直接感觉时间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通过它的效果来了解时间和计量时间。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时和分来作为时间的单位。实验室里用来计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及机械停表两种。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单元:观察生物

为了仔细地观察蜗牛,我们需要试用一种工具——放大镜。蜗牛:两对触角(四只眼)——感知外界,壳——保护作用,足——运动、分泌粘液,口——获取食物。蜗牛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严整的结构、有生长现象、有生殖发育现象、有应激性、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能进行新陈代谢。

植物动物最大的区别:植物自身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必须摄取现成的食物获得养料。动物能较自由而快速地运动 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也要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几个大类。

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动物称为两动物。两栖类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比较少。

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卵生)

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最早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哺乳动物全身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现存的动物125万种,其中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有120万种,因此大自然中的动物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是益虫,也有一些昆虫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是害虫。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被资助无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的植物称为蕨类植物 结构比蕨类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称为苔藓植物

在池塘和海洋中,生活着一类结构更为简单的植物——藻类植物。其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用孢子繁殖或分裂生殖。 藻类是最低等的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真正的花和果实。

“双名制”即对一物种的命名都包括该物种的属名和种名。卡尔·林耐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对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奠定了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基础。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这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每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在实验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置对照组是常用是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形态各异。细胞的形状是千姿百态和多种多样的。

认识显微镜:镜座:握镜的地方。 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板,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镜臂上端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目镜与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刻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膜包围着细胞,这层膜叫做细胞膜。它很薄,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主要起到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作用。在细胞中央,有一个近似球状的、含有遗产物质的细胞核。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叫做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膜外,两者往往紧贴在一起。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它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绘制细胞观察图时应注意:图的位置应适中;细胞各部分的比例要适当;线条要均匀一致;区分明暗时要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来表示,不能涂抹。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即细胞学说。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染色体。在动物植物细胞分类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在人体内具有分化成其他种类细胞的细胞被称为干细胞。

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成长。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

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

植物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有机物)动物则不能。

草履虫的结构有:纤毛、口沟、食物泡、伸缩泡、大核、小核、细胞质、细胞膜,但无细胞壁、叶绿体,为无脊椎原生动物 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细菌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遗传物质。

细菌就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病毒为无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食用菌是大型的真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美味佳肴。

对于某些不能用高温加热(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的食物我们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的。

食物保存法有:高温或低温保存法,真空包装保存法,紫外线处理法,干藏法,盐糖腌制法。

植物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疏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省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着保护作用。表皮是植物的一种保护组织。在叶片的中部,可以看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它们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物质。

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官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由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有保护、分泌、吸收的功能。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称为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又可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地作用。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时,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它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贮藏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结构单位。单细胞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但自然界里大多数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构成它们身体的众多细胞并不是简单地堆积在一起,而是形成非常复杂的结构。

有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有关,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因此称它们为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消化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和称为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及功能:牙齿咬、嚼并把食物磨碎。舌品尝不同的味道。唾液腺分泌唾液到食物里,并帮助吞咽。食道把吞咽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还能解毒。胃可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胰腺分泌消化液。小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参与对食物的消化,并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直肠是大肠的末端。肝门把食物排出体外。

人体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八大系统。它们都是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同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是协同工作的,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统一。

植物没有系统。被子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有些物种会灭绝。 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是我国的四大自然保护区。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

多样的环境造就了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广袤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它们的环境千差万别,一些星球可能也会存在着和地球完全不同的生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受到科技、交通工具、观察仪器、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一个近似圆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约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直观、形象、清楚地了解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纬度是“0,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它们标注了度数,在经线上标准的度数称经度,在纬线上标准的度数称纬度。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经纬网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纬度从赤道起算,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赤道以北是北纬,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是南纬,南纬90°就是南极。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在地球仪上可以寻找地理事物,也可以确定位置。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政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是比较常用的地图。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三个地图的基本语言。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 图上距离平面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实地距离

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

地图的比例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 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其所描述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其所描述的内容越粗略,表示的范围越大。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式来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方向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概括为: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及一般定向法。

地图上除了用不同的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外,还有许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注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3a7b53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