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欢迎阅读!
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从汉代之后就一直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影响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到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儒家文化 人际关系 中庸之道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和统一起来;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无疑,儒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
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或类主体价值较之人的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的重要性,人民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与道家崇尚自然的传统不同,儒家的传统是崇尚道德;儒家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首先,有无德行构成人们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一个人如若没有崇高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得不到万民敬重;反之,有了崇高道德,即使穷困潦倒,也能得到万民称颂而名垂千古;其次,道德还是人们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儒家认为仁义之心是人之生命的根本,失去仁义之心也就等于丧失生命之根本;因此,他们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哪怕与人相处也要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35a3bd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