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怎样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对策
怎样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对策
0-6岁正好是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石。但留守幼儿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监护人的情感交流也较少,再加上对父母的思念,造成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苦闷、烦恼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性格日趋变得内向、孤僻、冷淡、不善言谈。“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如何弥补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足,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笔者仅就幼儿园这个角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为留守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幼儿获得相应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获得与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模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幼儿提供良好社会行为的榜样是培养其良好社会行为最基本的方法。对留守幼儿而言,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种榜样的作用就更多地肩负在教师的身上。首先,教师要注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切实提高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合作并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等,优化幼儿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书、电视节目等多种途径为幼儿提供分享、合作、助人等良性行为榜样。有很多童话、寓言、儿歌、卡通片等讲述良好社会性行为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文学形象来提高幼儿的利他认识,发展他们的同情心、内疚感等利他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社会性行为。
二、构建和谐交往平台,指导留守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幼儿的许多生理、心理需要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同伴成为留守幼儿满足被关怀、被爱护、被重视需要的重要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同伴比父母之外的监护人更能满足留
守幼儿的情感需要。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幼儿在和同伴交往时存在一种补偿亲情的需要,他们特别喜欢与同伴交谈,喜欢与同伴进行友善的肢体接触,喜欢与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喜欢与同伴一起外出游玩,甚至喜欢帮助同伴打架。来自同伴的关怀会让留守幼儿感到温暖、安全和幸福。
同伴关系对于留守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为留守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环境,搭建和谐交往平台,既能保障留守幼儿的生理、心理安全,又可以激发留守幼儿的交往愉快感,实现培养留守幼儿积极交往行为的目的。有的教师将留守幼儿带到家中做客,用和谐的家庭气氛感染留守幼儿;有的教师在幼儿园中开设留守幼儿专栏,发动全园幼儿一起关心留守幼儿等等。这些措施为留守幼儿创设了一个可以交往、乐于交往的环境,使留守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对群体生活表现出浓厚兴趣。
教师可以安排留守幼儿在合作游戏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使他们感受到交往的乐趣,还可以请留守幼儿担任小小管理员,管理班级公物,增加他们的心理优势等等。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提高留守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扭转留守幼儿因为缺少父母关怀而产生的合作劣势,增强留守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留守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渗透日常生活,提高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意志水平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社会态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日常生活包含了幼儿从进园到离园的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自然的'、随意的,像浇灌花草一样,慢慢在幼儿的心中渗透。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不会陌生,可将这则讲述传统美德的中华小故事在午餐、午点的时候讲给幼儿听,并创设相似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独自处理问题,让幼儿体验,做出选择,领悟谦让,让谦让的真谛驻入人心;幼儿对担任“值日生”兴趣浓、热情高,但往往兴奋一段时间后就不那么积极认真了,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75c4b0c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