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细心研究,深刻反思,不断推进》,欢迎阅读!
细心研究,深刻反思,不断推进
——2011年农三师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反思
(王振华 农三师中学 844000)
2011年6月底,结束了紧张而繁重的高考教学和学生志愿填报工作后,我们应农三师教育局教研室之邀请,参加了兵团农三师的中考改卷工作,改卷工作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试卷分析工作。结合目前新疆高中新课改第一轮刚结束和我师的初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就我师初中有效教学和如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有很多反思。
一、2011年新疆建设兵团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 1、试卷测试方式
试卷测试以单项选择,填充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特征:
(1) 2011年试卷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志为依据,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考查,如:林则徐禁烟运动,国民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化大革命,万隆会议,义务教育,文字,《人权宣言》一战的导火线,重要国际公约,日本崛起,土地制度演变,辛亥革命,工人运动,经济全球化。
(2)体现了时代特征。如: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义务教育,民主权利,义务教育等科技发展。
(3)体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巴黎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等。
3、试卷不足之处:
(1)试卷并未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开卷考试都未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史是七年级开设,到了高中历史教学又涉及古代史的内容,学生对古代史的内容比较生疏,高一的学习比较困难,这不太符合历史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为了减轻学习的负担,本来就已开卷形式进行,造成学生不太重视历史学科,这样因时间比较长,从而影响高中的学习。
(2)试卷的单选题设计比较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很多考题一眼即可看出答题,对新材料和情景创设等新课改的考查方式应用较少。作为开卷考试,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学,还是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同时有自己的认识,思考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为高中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二、考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1、抽样成绩分析表
表一: 选择题得分率评价表:
题号 1 得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9% 74% 95% 95% 96% 94% 84% 80% 96% 89% 85% 73%
率
表二:非选择题难度评价表: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13 6 4.8 0.8
14 9 7.3 0.81
15 10 7.3 0.73
16 11 8.05 0.73
2、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的考察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察历史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学生的得分情况整体不错,有很多有满分。其中第2题和第12题得分率较低。第2题主要是因为此题的时间和事件的跨度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没有整体意识。第12题主要是学生的审题不细心,随便作答,态度不端正,还有的学生基础不扎实。
2)、第13题为填空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考察不同时期中共的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双基牢固,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部分同学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运用知识能力有待加强,不知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答非所问。
3)、第14题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察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情况的了解,并且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从答题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出现在第2小问,原因在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答题的技巧,找不准关键词,也没有把握好材料中和问题的范围,本题中只考察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而好多学生都回答三民主义。
4)、第16题是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从答题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出现在第2、3小问,第2问属于能力提升题,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对题干的理解和总结,大部分学生顾此失彼,不知所云,失分较多;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从世界经济扩展到世界政治格局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部分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方式,思路单一造成失分。 三、新课程教学反思:
(1)让热点、焦点,走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让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焦点,走进课堂,这样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主人翁意识。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都与热点、焦点密不可分,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生活于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悟知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让“纲”和“本”成为课堂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的中考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其答案不可能在教材中原封不动找到,但这并不等于说书本知识不重要,基础知识不重要,相反,只有掌握了书本基础知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归纳组织好答案。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透彻分析,让“纲”和“本”成为课堂的重中之重,尤其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4)让传授“答题方法和技巧”走进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题灵活多样,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解题思路、审题方法、答题技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对于重点题、典型题要进行练后分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并完善答案。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勇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分要点答题,使阅卷教师能一目了然。
(5)努力实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刻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尽管我们对课件制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技术操作层面上以不成问题,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的授课工具依旧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主要是问答式讲授式也显得单调。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缺乏创新思维,对开放性较强的新课程试题难以应付。我们将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历史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持久性的,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是精神上的,我们的历史课堂注重历史事件的学习,讲背景、过程、影响,一套约定俗成的模式,但对很多历史故事的细节和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东西并未关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历史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初中的学生的课堂集中力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有趣的而又实用的课外历史书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4e84e18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