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022-04-03 16:0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欢迎阅读!
负荆请罪,故事,廉颇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功,赵王封了他一个宰相的职位。这让老廉颇非常不满,对别人抱怨说,自己是长胜,立了许多大功。蔺相如的能耐不过一张嘴而已,凭什么蔺相如的官位比他廉颇要高。廉颇放出狠话,以后看见蔺相如找个机会要整他一次。蔺相如得知了廉颇的抱怨,干脆请假,免得碰见廉老。

一次,蔺相如乘坐马车上街,远远地就看见老骑马正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连忙命令车夫往回赶。蔺相如自己避让廉颇心平气和,可是他的手下却不甘心了。手下对门客说,他们远离家乡投奔宰相是仰慕他,可是现在蔺相如见了廉颇都要躲躲藏藏,失去了以前的风范,为什么要这么害怕廉颇。门客们想要离开蔺相如回乡。

这时蔺相如反问他们,与秦王谁强大?手下回答道,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接着又说,连秦王他都不怕,他怎么会害怕廉老。现在秦国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在军事上有廉支撑着,而蔺相如自己是文臣的领袖。如果文武两位重臣闹不和,只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最后便宜了敌国。蔺相如最后总结,他之所以躲着廉老其实是为了大局着想。

蔺相如的门客被他的话震惊了,再没不说要离开的话了。廉颇也听到了他的假想敌这番话,觉得自己因为心态的不平衡针对蔺相如那样确实不应该,差点因为自己的小心思导致国家的灭亡。

廉颇脱下了衣服,背上荆条,登上了宰相的大门。宰相见上门赔罪感动万分,两人真正成为了好知己,一同守卫祖国。

负荆请罪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第一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第二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第三从国家角度出发。不管是蔺相如还是廉颇,他们都是爱国人士。为了赵国的安危,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愉快。国家的安稳需要大家的团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这里不言自喻。

第四从局外人角度出发。其他人不知道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大肆鄙夷蔺相如这个相爷。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听风就是雨。负荆请罪的道理其实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其他负荆请罪的道理有很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负荆请罪主要讲述了赵国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几次帮助赵王对抗秦王,被封为相国,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高。这让廉颇很不满意,一直想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开始躲着廉颇,被人怀疑他是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大臣着想,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能不闹矛盾还是不要闹矛盾。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后自愧不如,亲自登门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卷八十一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中写作“肉袒负荆”。文章里不止有负荆请罪,之前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之后更有赵奢赵括父子,以及李牧等赵国大将的事迹。

这篇文章大约共有四千字,负荆请罪的故事在其中只占两三段而已。这是一篇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约占一半,而两人中又以蔺相如为主。文章第一段简单介绍了廉颇:赵国的“良将”、因为伐齐而拜上卿、勇气闻名诸侯,也点明了蔺相如的出身,一个宦官主管的家臣。

之后,司马迁花了大约一千五字,详细描述了蔺相如出使秦国时完璧归赵、以及陪赵惠文王与秦王在渑池会面这两件事情。其中虽然也有零星几句有廉颇出现,但主要是蔺相如个人的事迹介绍。这两段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的形象。比如,蔺相如见秦王拿到和氏璧后不提给十五座城池之事,就以玉璧有瑕疵要指给他看为由拿回了和氏璧。再比如,蔺相如见秦王羞辱赵王,就让他击缶,秦王不肯,他就说出了让自己脖子血溅他一身的话。

文章接下去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廉颇和蔺相如真正的接触。短短几百字,不仅交代了事情发展,还很好地体现出两人的形象。廉颇恃功自大,但知错能改;蔺相如宽容大度,公私分明,有大局观。而廉颇请罪、两人和解成为好友的结局,更是让人觉得二人惺惺相惜。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16ad14f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