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2022-04-13 12:27: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青少年,论文
如何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增权”

一、摘要: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展开,重点工作是放在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上。作为“舶来品”的社工作其在中国的发展有其本土特色,中国的社会工作行政化的,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有其主客观原因,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其指向弱势群体的工作更多。弱势群体的内涵很广阔,很丰富,如何解决不同弱势群体的问题?方法视角也很多样,近年来新兴的“优势视角”、“人在情境中”等,而此文想了解一下“增权视角”,“增权理论”简单的说是改变弱势群体的弱权甚至无权状态,增权包含三个层次,有其理论含义,模式等,也有其适用性。

二、关键字:弱势群体、弱权以及无权状态、增权理论、增权层次以及模式 三、正文

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正是转型加速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益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加之我国当前的城乡二元体制,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地位受到广泛关注。有权利才有权力,我国弱势群体在社会飞速发展下,大多处于弱权甚至无权状态,权力犹如财富似乎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弱势群体因为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而被边缘化或被隔离,这种劣势地位导致了某些排斥,而这种排斥又导致他们继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而正因如此,弱势群体严重缺乏资源或者获取资源的途径而被剥夺参加正常生活的机会和权利,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增权”就在于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权力。当然,“增权”并不是单纯地赋予弱势群体权利,更多的是关注其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所处环境的资源,增权概念的假设前提在于: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 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增权概念的价值取向则在于:引导个人、家庭、社群和社区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决策和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从而使得整社会的权力结构更趋公正。正是增权概念这种特有的价值功能,使得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以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整个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目标和介入过程。 弱势群体是与强势群体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经济文化、体能、智能、社会处境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资源获取能力匮乏,经济贫困和生活质量低下以及承受能力脆弱的那部分群体或阶层。从增权的视角来看,弱势群体是一个无权的群体,是增权的主要对象。无权在增权的概念体系中 , 是表示能力和资源缺乏的一种状态。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无权状态实际上是弱势群体的无权状态及无权感,因为弱势群体的弱权、失权甚至无权状态有其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首先要关注弱势群体自身的内在结构,分析其无权的内在原因。

无权感是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无权、无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 是无权事实在心里的内化过程。对弱势群体来说,生活的困难、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匮乏、被社会排斥和被边缘化的客观事实,导致了他们对自我、对群体的消极评价。他们时常感到自己 无能、缺少自信自尊、自我责备、自我贬值,更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和权利去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些负面的自我概念或消极的自我价值,经常被内化并整合进他们个人的发展经历中、揉合进他们的群体形象中,使得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无权状态更趋恶化。由此, 无权事实 ”使得弱势群体生成了无权感,而无权感反过来又使得他们实际上更无权。这里的主观感受和客体现实形成了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要逆转这种无权状态和无权感,使弱势群体变得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参与、分享、控制会对他们生活造成影响的生活事件,增权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由上可见,从弱势群体的无权状态入手研究该群体的增权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研究


角。正如我个人考研究生期间看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关于导致贫困所提出的“贫困文化论”弱势群体的主观无权感几乎可以视为这一群体逐渐内化的群体文化所以要实现弱势群体的“增权”,还需要对群体自身进行考量与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体制和社会政策的推行,对弱势群体有一定的构建与形塑的作用,而弱势群体的改变对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的影响亦是意义深远。但这仅仅是宏制度的安排、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对弱势群体的客观影响。简单的说,是为弱势群体实现从无权失权到有权,弱权到强权的变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客观条件也就是稳定的客观环境。真正改变不同弱势群体的无权感,还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分为个体、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三个层次。所谓个体增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在具体的增权过程中,必须重视案主个人生活技巧的掌握、自我效能的提高 自我意识的提升以及个人权力感、自重自尊 、自强等个体层面的增权。之所以将人际关系作为弱势群体增权的层面来研究是因为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社会资本利用其可以达到工具性目的,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是获取和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上,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的弱者,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无法提升自己的权 力和能力,也无法表现自身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的 控制力和影响力。这就决定了人际关系在增权过程中的功能:一方面,弱势群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既可以帮助对他人施以更强的影响力,也可以帮助自身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增权过程及结果 又可以使得他们在与其他群体互动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形象,改变对自身群体的不利评价。以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关注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有效利用资源,发挥案主主观能动性,提升其潜能的必要手段。在我国 , 由于社会经济背景政治文化地位,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存在以下特征:第一,群体自身的麻木淡漠,即群体自身参与意识淡漠,群体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参与,弱势的人由于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使他们尤其珍惜和平稳定的无改变状态,这就是他们的群体文化带来的影响。第二就是即使他们愿意去做,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说是利益诉求的能力有限或者不知道渠道。第三,即使能力足够,但话语权被限制。至此,弱势群体没有权威性致使其被轻视而处于劣势地位,其劣势地位又导致说话没有分量,如此恶性循环,弱势群体更难获得社会认可。所以,为了摆脱弱势群体的“增权困境”,不仅是主观上的增权,外部力量的推动必不可少。

所谓“外部力量”主要指政府通过制度和体质建设提供助力。个体主观模式的增权,使其意识觉醒,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然而若没有外部环境的允许,一切皆为泡影。正如,在封制度下的社会自由、平等、民主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是一个道理。那么政府该如何行动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这也是最重要的,前文也有提到,就是制度与体制的变革,相当于给这个社会制定一个不会拘束它又不会放纵它的框架,忍其发展的同时,合各方面利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转型加速期,经济科技文化都飞速发展,我们停不下这步伐也不能停下,尽管当前环境中,这种发展使得弱势群体的社会阶层地位、利益愈加得不到保障,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提升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地位和利益,这又是必然的过程,而弱势群体的地位、利益的提升又正是展现一个国家发展成果的检验标准之一。第二,除了制度体制的支持,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毕竟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悠久,体系更成熟,加之我国当前关注重点依然是生产力发展,经济的腾飞,在保障各方面利益方面难免有些分身乏术,这时候,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育,草根NGO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发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是重点。当前我国社工机构弊病很多,专业社工人才建设困难重重,这些都需要政府从中调和。


总之,实现弱势群体的“增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实现国家兴旺发达、公平正义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中,我们也探讨了要实现弱势群体的“增权”,不仅仅是群体自身模式的改变,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很显然,无论是主观模式还是客体模式,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进行服务,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技术的掌握、理论知识的丰富以及价值观的树立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实现社会作的专业化、本土化,如何提升工作者自身的认同社会的认同等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当然这些都是另外需要探讨的了。

四、文献综述

1、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学术研究 2004年第12

2、陆玉林、张羽《我国城市青少年群体增权问题探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第3

3、高强: 《断裂的社会结构与弱势群体构架的分析及其社会支持》 “天府新论”2004 1期。

4胡荣:社会经济地位域网络资源》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孙立平: 《迈向实践的社会 “江海学刊 2002年第3

6王思斌: 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改善与社会政策的调整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 年第4

7、周玉兰: 试论社会权力的功能 “琼州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07fec8059eef8c75fbfb3b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