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母亲,我最怀念的人 》,欢迎阅读!
母亲,我最怀念的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8期
尽管北京的外祖父母苦苦挽留,母亲最终还是跟着养父回到了农村,开启了她的另一种人生
马 锐
这是个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正月二十一晨,我的母亲像平常一样安详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给儿女、子孙带来极大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
母亲高志珍,1942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亲外祖父母因为要跟着党中央、八路军随军转战,无奈之下将不到一岁的母亲寄养给同事,也就是我的外祖父。由于战乱,外祖父带着年幼的母亲回到了老家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农村,从此,母亲和她的亲生父母便失去了联系。
时光流逝,由于养父母常年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母亲十二三岁便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她一边上学,一边干家务,喂猪、喂羊、推磨、滚碾子成为她的日常生活,她还经常上山砍柴、下地拔草。尽管家务繁重,但母亲并没有耽误学业,成绩优秀。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母亲的亲生父母进入北京城,生活安定但始终没有忘记寄养出去的女儿,他们几次去延安寻找自己的亲生骨肉无果,后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母亲此时已16岁,正在上高小……
不久,子洲外祖父带着母亲去北京与她的亲生父母相认,此时才得知,北京外祖父潘纪文,已担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外祖母卫零在中国科学院任司长。他们看着失散十六年的亲生骨肉衣着破旧,身体瘦弱,眼睛里充满了饱经风霜的磨难和辛酸,泪流满面,内疚之情涌上心头,在未征得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决定让母亲留在北京读书。母亲却说:“养父养母将我抚养到十几岁,他们的身体不好,家里生活也很困难,我不能离开他们,我要为他们二老养老送终,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尽管北京的外祖父母苦苦挽留,母亲最终还是跟着养父回到了农村,开启了她的另一种人生。
母亲对养父母的孝敬远近闻名,一直伺候左右,直至将二老送终。不仅如此,母亲还供养子洲年幼的舅舅上学,抚养他成人成家。
母亲回来了,但子洲的外爷外婆还是有一些不安,不久他们将母亲许配给了同乡的父亲马俊怀,1961年父母正式结婚。父亲作为整队积极分子,被派往榆林镇川公社工作,家庭的重担再次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
母亲婚后家境贫寒,爷爷在母亲过门不久就过世了,奶奶又双目失明,母亲起早贪黑,省吃俭用,艰难地维持着生计。随着我们姊妹三人的先后出生,母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作为壮劳力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在煤油灯下缝衣补裤。尽管困难重重,母亲还是坚强地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特别是母亲对待双目失明的奶奶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每天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奶奶嘴边,平日里为奶奶洗头、洗脚、剪指甲和理发,从无怨言,坚持四十多年如一日,直到2004年奶奶九十高龄去世,当时母亲哭得像泪人一样,亲戚邻居无不为之动容。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日报以“好媳妇高志珍”专题报道了母亲孝敬婆婆的事迹。
家庭困难没有吓倒母亲,她是事业心极强的人,积极要求进步,从1965年开始,母亲先后担任大队妇女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她以身作则、冲在最前,带领全村群众白天大干、晚上夜战,打坝淤地、治山治水,将子洲县川崖根村改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她先后获得模范共产党员、“五好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71年3月,母亲当选为子洲县第七届党代表,1972年当选为子洲县三川口公社党委委员,1976年6月当选陕西省第六届妇女大会代表,1978年当选子洲县妇联常委。母亲应邀多次在省、地、县作工作报告,她的先进事迹被榆林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广为宣传报道。
母亲一生大公无私,她热爱事业、热爱集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北京的外祖父母为接济我们寄来500块钱,外祖母在信中让母亲买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和一台收音机,剩余的用来日常生活开支。面对天文数字一样的500块钱,母亲首先想到的是村集体,她将500元全部拿出给大队购置引水上山的抽水设备和修建学校。学校建好后缺门窗,母亲又将家中唯一的一棵大树砍倒做了学校的门窗。母亲的爱心和贡献不仅如此,她当大队书记后还整天提着粪筐,将路上拾的牛粪、羊粪倒在集体的粪堆上。她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激流当中,苦干实干拼命干,由于表现突出,被子洲县委、县政府树为一面旗帜。1983年,母亲先后当选陕西省第五届政协委员、陕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1979年母亲以农民身份被破格录用到子洲县外贸公司工作,后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86年母亲调入榆林地区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工作,她同样任劳任怨,并被评选为榆林市政协第九届和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母亲默默奉献了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无悔誓言……
为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母亲1992年申请调到离家近一点工作,她站门市卖百货、烧锅炉看门房,哪里有重活累活她就出现在哪里,曾两次昏倒在闷热的锅炉房,父亲想为母亲换个工作,都被母亲拒绝了,她说为了离家近些工作和照顾老人两不误,苦点累点没什么……退休后母亲并未闲着,她积极参与办事处、社区组织的大小事情,跑前跑后、忙里忙外,人们都说她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好老太太。
母亲这一生总是为别人着想,无论亲戚熟人、同事朋友、庄邻院舍,不管谁有困难,她总是尽心尽力予以帮助。母亲逝世时为她送行的人站满了巷子院子,人们无不垂泪,感慨惋惜:这样好的人怎就突然悄悄地走了?
晚年的父亲做了三次大手术,母亲始终照顾左右,呵护体贴,她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和教育着儿女、子孙,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是母亲的荣耀和自豪。
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好,却忽然毫无征兆地静静地离我们而去……
慈母安详升天国,
追忆往昔泪滂沱;
前夜慈语犹在耳,
次晨再呼已无声;
儿女寸肠寄哀伤,
母亲恩情永难忘。
儿女、子孙睹物思亲,以泪洗面……母亲啊!您的养育之恩、悉心教诲我们难以忘怀、一定铭记,愿您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 白姜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becb2e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