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巧用标点符号,深入品读文本》,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用标点符号,深入品读文本
作者:林毅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4年第09期
作为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能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因此,品读文本时我们要关注标点的作用,去发现标点上的亮点与深意,以自身的细读体验引领、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使学生由浅入深,充分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使文本细读真正有效与精彩。
那么如何抓住同样是文本语言感悟资源的标点,达到对文本的深入感悟呢? 一、潜心涵咏:品读标点的停顿,体会文本的节奏
优美动人的文本如美丽动人的风光,需要从标点开始慢读细赏,引领学生一起体会、感受、欣赏文本因标点带来的韵味。在细读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很“陌生化”,它往往因其特殊用法传达着作者、言者的一种特殊心情。如: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这里“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短语间出乎意料地用上了三个句号。细细一想,我们能够发现这里用句号表示等的时间很长,从而突出“我”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个“陌生化”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在此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细读: 第一步:走进自“误”,引发自“悟”。
先出示一个句子:“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让学生自填自读,引导走进“错误”。当很多同学都想当然地填上顿号或逗号并读得快速以表示内心的焦急时,出示文本中的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同时抛出引导问题:“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细细地、比较着读一读,想一想。”
第二步:再读再悟,亲历提升。
当对两个不同标点的句子进行对比着读时,很多同学发现了停顿上有长短。有同学发现课文中用句号是表示“我”等的时间特别长。那么长时间等下去,可是爸爸还是没回来。这句体现“我”内心的焦急程度比用顿号、逗号的句子要深得多。最后再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亲历的感悟、体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实”“有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92ab4c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