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三良·弹冠乘通津翻译赏析

2022-04-22 19:1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咏三良·弹冠乘通津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三良,诗咏,赏析,翻译
古诗咏三良·弹冠乘通津翻译赏析

《咏三良·弹冠乘通津》作者为宋朝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前言】 《咏三良》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咏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之事,其主旨为歌颂秦穆公的知遇之恩,从仕途可畏的角度表达对“三良”为穆公殉葬的悲悯之情,并以此表彰张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饮毒酒先死的尽忠行为。 【注释】 ⑴三良: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三人都是秦穆公的宠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遗嘱为之殉葬。 ⑵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即整洁衣冠,指准备出仕为官。乘:驾驭,占据。通津:本指交通要道,这里指高官要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⑶时我遗:即“时遗我”的倒装句,时不我待之意。我:指三良。 ⑷服勤:犹言服侍、效劳。《礼记·檀弓上》“服勤至死。”孔颖达疏:“服勤者,谓服持勤苦劳辱之事。”尽岁月:一年到头。 ⑸功愈微:功劳甚小。愈:更加。 ⑹谬:错误,这是作为臣子的自谦之词。获露:得到表现。 ⑺私:亲近,宠爱。

1


文舆:华美的车子。这里指穆公所乘之车。 ⑼丹帷:红色的帷幕。这里指穆公寝居之所。 ⑽箴规:规谏劝戒。响已从:一发言就听从。 ⑾初无亏:从不拒绝或轻视。亏:枉为。 ⑿言:语助词,无意义。同此归:一道去死。《史记·秦本纪》之《征义》引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hōn,皆从死。 ⒀“君命”句:《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死,康公立,遵照穆公的遗嘱,杀了一百七十四人殉葬,秦大夫子车氏三于亦从殉,共“一百七十七人”“君命安可违”即指此事。安,怎能。 ⒁“临穴”句:面对坟墓没有犹豫。罔:无。惟:语助词,无意义。疑:犹疑,犹豫。《诗经·秦风·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⒂投义:献身于大义。攸:所。希:愿。 ⒃“黄鸟”句:《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⒄不可赎:不能挽救赎回。语本《诗经·秦风·黄鸟》“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⒅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 【翻译】 出仕为官居要职,只怕蹉跎好时光。一年到头勤效力,常恐功绩不辉煌。忠情偶尔得表现,于是得宠近君王。出门陪同在车边,入宫服侍丹帷旁。规劝之言即听取,建议从来不虚枉。一旦君王长逝后,愿得一道把命亡。君王恩厚难相忘,君命怎能敢违抗!面临坟墓不犹豫,献身大义志所望。草丛笼罩高坟墓,黄鸟啼鸣声悲伤。三良性命不可救,泪水沾湿



2


我衣裳。 【鉴赏】 奄息、仲行、针虎三人合称“三良”,都是杰出的人才,他们为秦穆公殉葬,历代多有咏“三良”的诗文。《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黄鸟》就是秦国人民为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个无辜牺牲者而创作的,表示了对残暴统治者的控诉与谴责。陶渊明的这首诗,则完全称赞三良的行为,其目的显然不在咏史,而是借咏三良之事,表彰张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饮毒酒先死的尽忠行为。 全诗可分五个层次,四句为一层。前面三个层次描述了“三良”怎样由贪仕而一步一步地走向誓愿追随君主于地下的,说“三良”终年殷勤服侍秦穆公,因而受到宠爱和信任,为了不忘厚恩,“三良”实践诺言,心甘情愿为秦穆公殉葬。第四层次赞颂了三良赴死的高义,这与陶渊明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节义观是有关的。第五层次,诗人表达了《诗经·秦风·鸟》同样的悲悯。结尾说“泫然沾我衣”,其原因除了为三良的死而悲伤,为三良的忠情谬露(本不该流露,仕途险恶,伴君如伴虎)而遗憾外,恐怕更多的是对那惨绝人寰、灭绝人性时代的谴责,为良人的愚忠而悲哀。 从整体上看,作者是从仕途可畏这个角度来吟咏三良的。苏轼的《和陶咏三良》“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最得此诗主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e48562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