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观后感》,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乡土中国》观后感
作者:孙玮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3期
[摘要]读了《乡土中国》一书,我知道它并不是描写中国社会的具体细节,而是中国基层社会里最传统而具体的体系,统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所谓的乡土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礼治秩序 差序格局 “私”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71-01 《乡土中国》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学著作,写于解放前20世纪40年代。这本书虽然不足五万字但却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
费孝通认为的乡土中国,我知道它并不是描写中国社会的具体细节,却是中国基层社会里最传统而具体的体系,统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所谓的乡土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虽然中国社会存在其他体系,但这些也会影响中国社会的根底。知道了乡土社会的概念,我们对于乡土社会的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这个概念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工具。
费孝通在这本书不仅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而且他把乡土中国的根子也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乡土的思想精神在我们的体内深深地扎根了。
书中虽然说乡下人土气,有人会认为这是藐视的意思,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土字用得恰到好处。生活中土是指泥土的意思,泥土是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乡下人离不开它。大部分农村人以从事农业为生,直接从土里取资的农业与游牧业和牧业不一样。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地里的庄家也搬不动,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而像半身插入了土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土气。这里所指的土气是乡土的气息,是乡土人们身上特有的气质。就像书中说的例子:一些小地方的人在悠久的历史中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才能从容而熟悉对待每个人的生活,就像母亲能听懂婴儿的喃喃话语,而陌生人对婴儿的话语是无法听懂的。母亲不但能听清楚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 然而现今的我们在一个陌生人的面前是无法应用这种办法的。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里到处流露我们在乡土社会里养成的生活习惯。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乡土社会的风俗已经不复存在,好多风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似乎“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也不觉得奇怪了,但是不免有遗憾的感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中在描写“差序格局”把西洋人和中国人做了比较。西洋的社会组织像捆柴:像是有若干人在一起组成的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有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团体里的人和团体外的人清楚地被分开。而我们的社会组织并不是团体与团体分得那么清楚,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就是每个人。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人就与中心的人发生联系。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推及的圈子不可能相同。就像我们周围的圈子,第一圈是父母、第二圈是朋友、第三圈是老师同学等等,以此类推一圈圈推去,形成我们的生活圈子。有时你的圈子和别人的圈子相交在这个交点上,你还会认识新的朋友。就好像现在的微博会提醒你某某和你某个好友是好友问你是否要加为好友等等,由此你在你的朋友圈子交到了新的朋友,你的“圈子”也会越来越广。而且中国的圈子具有伸缩功能,说到地缘关系,例如像书中所说:在传统结构中每家在自己的周围划一个圈子,自己是这个圈子的中心,“街坊”指的就是这个圈子。街坊中有喜事的会请酒,有丧事要出来助帮忙,生了孩子会送红鸡蛋,在生活上是相互帮助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薄厚而定。通过这个比喻,费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中国人的圈子伸缩性非常大,你得势的时候可以宾客三千,亲戚多的是,假如你不得势,也许一个人都不认识你。可以说我们的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结果就造成了没有一个人和你的网络一样的。这样我们和西方的不同就出来了,西方要的是权利,而我们攀的是交情,我们讲究是等差。西方是讲团体,先有一个团体的概念,当然团体不能抹杀个人的,只能是契约平等,而我们却是自我主义,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
书中所说的“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但是,从这个规范来说它与法律是没有区别的。两者的不同是法律是国家颁布和国家权力来执行的,而礼却是在社会积累的经验中产生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是我们祖祖辈辈积累的美德代代传下来的。在乡土社会中对于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是很少改动的,大部分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人们对于传统有种敬畏的感情。众所周知,“乡土社会”所描述的特定的社会情态,“礼治秩序”是作者所说的一种社会形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书中说,礼治是以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前提的,没有了传统的保证,这个秩序无法维持礼治。但是,在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习俗是无法代代相传的,没有法律的规定,自然约束力就减弱,所以要提高约束力的法律产生了,所以,“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法律适合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而礼治适合传统的乡土社会。所以秩序类型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思考“礼治秩序”这个是否能在中国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存续的时候,看到“礼治社会”受到现代化的巨大挑战,礼治社会被法治社会取代也是不无可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42ac8e7dd3383c4bb4cd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