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八上 语文《渡荆门送别》课堂笔记》,欢迎阅读!
渡荆门送别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门(jīng) .
2.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四、结构层次
首联: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尾联:表达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五、课文分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明确: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
明确: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4.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5.《渡荆门送别》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明确: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72b997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