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重要知识点》,欢迎阅读!
导游基础知识——诗词 1、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 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24、龙门写法: 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
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30、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 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1、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41、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42、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43、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44、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3577a35ee06eff9aef8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