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公众理解防震减灾科学》,欢迎阅读!
让公众理解防震减灾科学
作者:郭心
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3年第5期
北京市地震局 郭心
科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直到20 世纪初期,科学家还以钻在实验室里不与公众接触为荣,所以科学技术的普及是科学家向公众单向输出的过程,这时的科学传播活动被称为Popularizationof Science,即科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家和公众都陷入对战争期间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思考中,公众对科学家的道德、对科学技术同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审视,导致了公众对科学议题的全面参与,科学、科学家和公众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简单地灌输和接受关系,转变成一种新型的互动交流的关系,即“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效的科普宣传,是广泛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从国家法制的高度明确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地震科研部门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主体之一,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中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地震部门内部专业资源,对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公众质疑说起
2008 年汶川地震后,部分公众对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从不了解,到不理解,进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公众在问:地震局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国的地震预报现状是什么情况;地震科技工作者到底在做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揭示了长期以来我们在科普宣传上的薄弱环节——更注重向公众单方面传输平时防御和震中震后自救互救知识,忽略了对有关地震科学研究方式方法、发展情况的介绍。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公众与科技工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事实上,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早已从当初的单向“科普”发展到了“互动交流型”的“公众理解科学阶段”。由“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昭示我们,要想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就要多从公众的角度去考虑宣传的内容。向公众介绍地震科技发展和地震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应该也必须成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期人们都是谈“震“色变,因此在宣传上顾虑重重,浅尝辄止,无法深入地探讨和宣传,生怕引起社会恐慌。这样就导致人们只知道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明白地震部门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地震学家所做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一,公众认为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很多人觉得现今的地震监测预报都是马后炮,对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不然。简单讲,地震监测预报就是建立地震台网,用来监测和记录地震,即搞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有多大;搞清万一发生地震,某地方会出现怎样的地面运动;主震后余震情况以及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等等。主震后加密监测,可以降低强烈余震的危害。在地震救灾中,时间就是生命,而“时间”就是地震台网“抢”出来的。对大震前几分钟甚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2fb71de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