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生活中的偏见》,欢迎阅读!
社会生活中的偏见
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对不同人群的歧视越来越多。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我们,经常自以为高人一等,对那些工作在最底层的外地民工瞧不起,轻视他们。每当一发生各种案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们,“肯定是外地人干的!”。于是,我们会不自觉的歧视他们,把他们与犯罪等同起来。由于我们对他们的歧视,他们在工作上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待遇。他们做着最艰苦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工资还时常被拖欠。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哪来我们这繁华的城市。我们对他们的歧视,源于我们对其的认知的偏见。
那何谓偏见?偏见是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认识达到固化的程度。一般是指,对社会上某种特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否定态度。错误的社会认知或某些情绪体验容易形成偏见心理。对某人所属团体的知觉是导致偏见感情的因素,它使偏见者进入错误的信息加工及回忆起对态度对象的否定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以某种方式开始想到其态度对象,情感性过滤掉或忽视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与态度对象的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或相反的。当偏见者与其特殊的偏见团体相接触时,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会产生强烈的否定感情。当这种倾向以其外在公开的行为发生时,则不公平对待或者说歧视就发生了。
我们对外地民工的偏见,主要是由于对个别人的看法而产生的。往往只看到个别现象就过早地下定论,并且在真实的信息输入之后仍不愿意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刻板印象、晕轮作用、先入为主、自傲或自卑都能导致偏见。而偏见的主要特征是:(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2)认知成份是刻板印象。(3)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强调共性忽视个别差异。(4)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渗透个人感情成分的判断。
这种偏见在学校中也是很常见的。有些教师常仅凭过去印象和经验,及学生的成绩,上课的表现随便得出结论,于是给学生粘上标签:“聪明”、“迟钝”、“捣蛋鬼”或“教师的小助手”等。于是乎,教师会较长时间地等待他们认为具有较高能力的学生回答问题,而“能力低”的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问题,教师很少给
--1--
他们思考的时间,并且带着厌烦的口气终止这些学生的回答。总之,教师会更多地关注他们认为“能力高”的学生,而被贴上“能力低”标签的学生却处处受到冷遇。由于不同的期望,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得到较高希望的学生将会取得较高水平的成就,可能会继续努力,也可能会洋洋自得,骄傲自满;而得到较低希望的学生的相对发展水平就可能下降,因为他们被老师忽视,只好“破罐子破摔”,原有的一些潜能也被埋没了,由此而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切都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的偏见造成的。如何去避免偏见的产生,才是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目的。偏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信息的不正确,以及对这一类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产生的。往往是因为对某一类群体以点盖全的认知形式而产生的。要避免偏见的产生,我们首先要打破自己传统的、以点盖全的认知形式,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这个人,甚至是否定这类群体。应采用从实际调查,获取较为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凭据,而排除主观臆测,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往往你会发现,在他不足的一面背后,还有他更优秀的一面!
2006年12月17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72428371fe910ef12df819.html